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
尚不逭吏责,为师固宜惭。
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
不明(bù míng)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
察色(chá sè)的意思:观察颜色,以判断事物的真相。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决去(jué qù)的意思:决然离去,毫不犹豫地离开。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弃物(qì wù)的意思:将某物弃置如同旧鞋一样,毫不在乎。
千日(qiān rì)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形容事物经过千辛万苦才能实现。
清涵(qīng hán)的意思:指心灵纯净,思想清澈明晰。
日期(rì qī)的意思:指时间的具体年、月、日。
圣世(shèng shì)的意思:圣世指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
识道(shí dào)的意思:了解真理,认识道理。
为政(wéi zhèng)的意思:指担任政府职务,治理国家。
盐车(yán chē)的意思:指运送盐的车辆,比喻重要的事物或财富。
研覃(yán qín)的意思:勤奋学习,不断钻研
知止(zhī zhǐ)的意思:知道适可而止,懂得分寸,不过分或过度。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的《后续咏贫士三首》之三,通过对比为政者与读书人的责任,以及对贫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贫士命运的同情。
首句“为政贵察色,读书在研覃”,强调了为政者需观察民情,读书人应深入研究学问的重要性。接着,“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指出若为政者视而不见,读书人研究不深,则皆难以胜任其职。随后,“尚不逭吏责,为师固宜惭”表达了对官员失职和教师教学不力的批评,认为他们应引以为戒。
“圣世无弃物,况兹久朝簪”赞扬了盛世下人才不应被埋没,即使是长期担任官职的人也应有所作为。接下来,“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表明诗人虽有离开官场之意,但知道适时停止也是一种智慧。
最后,“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濯饵千日期,冰胪复清涵”描绘了一幅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场景,以菊花根浸泡在寒冷的潭水中,象征着贫士虽处困境,却能保持高洁品质。而“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则以老马识途比喻贫士虽年老,但依然明白人生道路,即使在艰难中也能坚持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为政者、读书人和贫士的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个人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