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邛 州 水 亭 夜 宴 送 顾 非 熊 之 官 唐 /唐 求 寂 寞 邛 城 夜 ,寒 塘 对 庾 楼 。蜀 关 蝉 已 噪 ,秦 树 叶 应 秋 。道 路 连 天 远 ,笙 歌 到 晓 愁 。不 堪 分 袂 后 ,残 月 正 如 钩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堪(bù kā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无法承受一次攻击或打击,非常脆弱或无力抵抗。
残月(cán yuè)的意思:指月亮已过了中秋,只剩下一边或一半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事物不完整或残缺不全。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分袂(fēn mèi)的意思:分别离开,分手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连天(lián tiān)的意思:高耸入云的样子,形容极高或极多。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树叶(shù yè)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外在表现或特征。
庾楼(yǔ lóu)的意思:指人的声音高亢、嘹亮。
月正(yuè zhèng)的意思:指月亮正圆的时候。
- 注释
- 寂寞:形容孤独、清冷。
邛城:古代地名,今四川邛崃。
寒塘:寒冷的池塘。
庾楼:古代建筑,可能指酒楼或高处的楼阁。
蜀关:蜀地的关隘。
噪:嘈杂,此处指蝉鸣声。
应秋:暗示秋天的到来。
道路:道路。
连天远:形容路途遥远,直通天际。
笙歌:笙和歌声,代指宴乐。
愁:忧愁。
分袂:分离,告别。
残月:即将消逝的月亮。
如钩:形状像弯钩,形容月亮的弧形。
- 翻译
- 寂静的邛崃城夜晚,寒冷的池塘映照着庾楼。
蜀地的蝉鸣已经响起,秦地的树叶似乎预告着秋天来临。
连绵的道路直通天边,笙歌直到破晓仍带忧愁。
无法忍受离别之后,残缺的月亮就像弯弯的钩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寂寞景象,诗人在邛城(今四川中部地区)的一座水亭中举行夜宴,送别即将离去的友人顾非熊。全诗以淡远的情怀和清冷的意境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寂寞邛城夜,寒塘对庾楼"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氛围。"蜀关蝉已噪,秦树叶应秋" 通过蝉鸣和树叶的声音强化了季节感和空间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
"道路连天远,笙歌到晓愁" 这两句则描绘出朋友离别时的路途遥远,以及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以及在清冷的月光下,更增添了一份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友人离别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出古典诗词中特有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