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民(de mín)的意思:得到民心,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调得(diào de)的意思:指调整得当,协调得宜。
贩人(fàn rén)的意思:指非法拐卖、贩卖人口。
果艺(guǒ yì)的意思:指果实的形状和艺术品的外形相似,形容果实或艺术品的外形美观。
老少(lǎo shào)的意思:年老和年轻
令尹(lìng yǐn)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也指临时代理官员的职务。
民和(mín hé)的意思:指人民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共处。
宁馨(níng xīn)的意思:安宁、平和的心情
琴调(qín diào)的意思:指音乐的和谐美妙,也可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儒家(rú jiā)的意思:指儒家学派,即儒家思想、文化和学说。
史氏(shǐ shì)的意思:指历史上具有卓越成就或影响力的人物。
循良(xún liáng)的意思:循循善诱,引导人向善的行为。
于蔿(yú wěi)的意思:比喻人才茂盛,众多杰出人物。
- 翻译
- 史氏家族的循良传记,儒家的果敢与技艺科目。
土地贫瘠的地方,老少都参与耕作,靠近海边的地方,商人众多。
古代有过安宁的话语,如今却没有于蔿那样的赞歌。
新的县令知事,他的琴声调和了百姓的和谐。
- 注释
- 史氏:指姓史的家族。
循良:品行端正,善于治理。
儒家: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流派。
果艺科:指儒家学问中关于果敢和技艺的部分。
土荒:土地贫瘠。
耕:耕作。
老少:不论年龄大小。
海近:靠近海边。
宁馨:安宁,美好。
于蔿歌:古代歌谣,比喻美好的社会景象。
县知:县令。
新令尹:新的县令。
琴调:琴声的旋律。
民和:百姓和睦,社会和谐。
- 鉴赏
这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情境和意境,首先是对农业生活的描绘与儒家思想的融合,然后是一种送别之情。
第一首中,“史氏循良传”可能指的是某个家族或地区流传下来的善良美德,"儒家果艺科"则表明了这种美德可能与儒学有关,强调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紧接着“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描述了一种生存困境,土地贫瘠,年轻的人前往海边从事商业活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选择。
接下来,“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现在却只有寂寞无声的蔿草,缺乏了往日的欢乐与诗意。最后“县知新令尹,琴调得民和”则描绘了一位官员推行新的命令,通过音乐(琴调)来调和百姓的情绪,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第二首是送别之作,但未提供全文,只能鉴赏这部分。"王南海"可能指的是将要离去的人的名字或官职,而"其二"表明这是第二首诗。在没有更多上下文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感受到诗人通过这短暂的送别之作,传达了一种离愁和友情的深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衍师见和因再次韵
曲江昔年千树花,马啼踏水翻明霞。
春风一梦生白发,幅巾千里冲黄沙。
岁月阅人如传舍,过眼荣枯更代谢。
百年欢乐能几何,一日清閒不相借。
醉来自笑还自嗟,挑灯坐待窗月斜。
明朝拟赴看花约,汲泉旋试蒙山茶。
邻鸡催人故鸣早,起看楼头天色好。
东家蹇驴许相借,惜负诗囊无便了。
人生行止本由天,居然负约如去年。
百年何时有暇日,三月清明过禁烟。
老来羞作看花客,还拟持觞慰离索。
落红一任满苍苔,收拾煎酥也不恶。
题邓伯言诗集
时雨涤烦暑,焚香坐清晨。
开轩面山色,有客过我门。
袖衔珠玉篇,高论悬河翻。
清辞及妙语,往往与道邻。
嗟予生苦晚,弗获窥道真。
讵意衰谢馀,正始乃复闻。
古人不可见,古道良未湮。
俯仰三叹息,永言怀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