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吏(zhǎng lì)的意思:指在政府中担任高级职务的官员。
朝市(cháo shì)的意思:指早晨的市场,也泛指热闹的市集。
乘风(chéng fēng)的意思:乘风指顺风而行,利用有利的外部条件来取得成功。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方略(fāng lüè)的意思:指谋划的策略和方法。
海田(hǎi tián)的意思:指广阔辽阔的海洋或田野。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缭垣(liáo yuán)的意思:指城墙、围墙等建筑物错综复杂,难以穿越或触摸。
民力(mín lì)的意思:指民众的力量,也可指国家的实力。
破浪(pò làng)的意思:冲破波浪,突破困难。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驿骚(yì sāo)的意思:形容才情出众、文采斐然的诗文作品。
自许(zì xǔ)的意思:自我夸耀,自我吹嘘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的意思: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瑨的《榕城杂咏》描绘了东南地区民众长期劳顿,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首句“民力东南久驿骚”表达了人民在长期战乱和徭役中疲惫不堪,如同驿站马匹般疲于奔命。次句“尚闻飞舰欲凌涛”暗示了战事频仍,敌舰威胁海疆,显示出紧张的军事形势。
第三句“将军自许标铜柱”中的“铜柱”源自汉代张骞所立的铜柱,象征着领土的边界,此处将军自期能建立功勋,稳固边疆。然而,“长吏谁曾过石壕”一句则揭示出地方官员鲜少关心民间疾苦,百姓生活困苦,连石壕(古代税役登记处)都少有人过问。
“萏草夜呼朝市闭,海田春隔缭垣高”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春天田野的高墙,进一步渲染了城乡生活的闭塞与隔阂,反映出社会矛盾和民生凋敝。
最后两句“何当借箸筹方略,原罢乘风破浪艘”表达了诗人对改变现状的期待,希望有人能够出谋划策,停止战事,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不再需要乘风破浪的战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反映了清代东南地区的社会现实,既有对战争的忧虑,也有对民生改善的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拟古·其二
东南厌兵革,厥衅肇边鄙。
鄙人昔椎朴,官至缩如猬。
骫法自贪夫,夤缘墨胥起。
交征驯攘夺,盗贼遂圜视。
疮痍重朘削,荒落任狐豕。
横野数轻客,常时本邻咫。
一朝群帕首,辄暴及州里。
村墟尚团结,城邑动破徒。
吾郡夙雄军,健儿多敢死。
何时徵调竭,居又乏储峙。
年来数强支,蹴踏万蜂蚁。
象邕十余城,城城尽如毁。
炮雨昼烟昏,长蛟跋江水。
颇闻童汪踦,裹革不旋趾。
可怜彼官司,畏匿面如纸。
由来坐此辈,养恶致兴瘠。
不然金田村,贼胆何由肆。
书磨崖碑后用山谷诗韵
悬崖下俯潆洄溪,行人系艇寻残碑。
乔松冻折已偃盖,老柳风动仍垂丝。
欲循石桥叩梵宇,试步沙岸询渔儿。
潇水之北湘流西,此间漫郎昔所栖。
小臣一颂照万古,不秉忠义谁能为。
镌书石壁字如斗,恨我不识颜太师。
双悬日月事可纪,付与大笔淋漓挥。
当时赍册尚有理,何乃暮齿贻忧危。
与庆宫前子职废,山谷讽刺来题诗。
宜阳一谪叹不返,剔藓剩读轩昂词。
长欲山灵护文字,毋使瞬与烟云随。
临流踯躅不忍去,怀古更为前贤悲。
恕堂老兄招集旷寄园为消寒弟二集佳肴纷进冬葵后出乃园畦新摘者隽味无比竟为薄醉诗以美之
菊花不比昔年好,更叹人家酒杯少。
一秋吟事颇岑寂,未免独酌凄怀抱。
消寒初集集吾舍,一为诸公涤烦恼。
旷园主人续有约,又见雪泥印鸿爪。
冬葵一味有何奇,难得滋含风露饱。
顿令八簋失芳腴,再进百觥尽倾倒。
得黄大书却寄
平居意兀兀,闭户忘饥困。
故人千里书,恻恻念餐饭。
祇因行路难,兼之别离远。
强学儿女词,慰我豪士恨。
自念秋涉冬,未免逐尘坌。
仅留半卷书,晨昏相缱绻。
古人心上血,积纸厚一寸。
郁为九光霞,吸之起疲顿。
吾乃今之愚,学古是其愿。
神追穷奥窔,目眯苦沈闷。
虽知力已竭,魂窘不敢遁。
光怪时自发,烛花作星喷。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