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恤(bù xù)的意思:不顾、不在乎、不关心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风霾(fēng mái)的意思:指大风和沙尘天气造成的浓雾,也用来比喻社会或环境的恶劣状况。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连昼(lián zhòu)的意思:连续的白天,日夜不分。
临望(lín wàng)的意思:站在高处远眺
清辉(qīng huī)的意思:明亮的光芒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恤纬(xù wěi)的意思:恤纬是一个古代的织布技术词语,指的是在织布时细心纠正纬线的偏差,以保证织物的质量和整齐度。引申为细心纠正错误,关注细节,追求完美。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忧葵(yōu kuí)的意思:形容忧愁的样子,像葵花一样低垂。
昼夕(zhòu xī)的意思:昼夕指白天和黑夜,昼夜之间。比喻时间的短暂。
归去来(guī qù lái)的意思:指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嫠不恤纬(lí bù xù wěi)的意思:形容嫠妇不顾家庭纷争,只念夫婿之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安熙在长时间干旱后,连续多日的大风遮蔽了日光,使得他难以分辨白天与黑夜的情景。诗中通过“风霾连昼夕”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恶劣天气的景象。接着,“登临望还迷”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迷茫感,似乎连方向都辨认不清。
“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则描绘了一幅夕阳半隐于山后的画面,尽管环境恶劣,但夕阳依然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给诗人带来一丝安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好与当前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引用了《诗经》中的典故,以周代嫠妇不关心织布,鲁国女子却忧虑葵花的生长,来比喻诗人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种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表达了诗人决定离开这令人压抑的环境,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寻求心灵的宁静。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对现实困境的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酬寺簿劝农追和渊明见贻
江汉之会,中具五民。见异而迁,乃丧厥真。
相彼樊山,我行所因。有閒其壤,问彼居人。
方时清明,家自为稷。其薮其浸,其动其植。
孰为使民,有田不穑。亦惟蒲鱼,恃此鲜食。
岁运周回,景躔西陆。帝籍重开,天颜逾穆。
耕事将起,毋荒游逐。凡我农官,戒民宜宿。
戒民伊何,美成在久。譬彼射侯,则求其耦。
驱率慵堕,转缘南亩。数耘疾收,在而心手。
农亦有书,匪藏金匮。盍耕如莘,盍馌如冀。
桑荫清好,浊醪日至。已勤而食,则无所愧。
勿谓此州,远连边鄙。我疆西北,尽其四履。
风雨顺时,日星循轨。屡丰作颂,以致归美。
《酬寺簿劝农追和渊明见贻》【宋·罗愿】江汉之会,中具五民。见异而迁,乃丧厥真。相彼樊山,我行所因。有閒其壤,问彼居人。方时清明,家自为稷。其薮其浸,其动其植。孰为使民,有田不穑。亦惟蒲鱼,恃此鲜食。岁运周回,景躔西陆。帝籍重开,天颜逾穆。耕事将起,毋荒游逐。凡我农官,戒民宜宿。戒民伊何,美成在久。譬彼射侯,则求其耦。驱率慵堕,转缘南亩。数耘疾收,在而心手。农亦有书,匪藏金匮。盍耕如莘,盍馌如冀。桑荫清好,浊醪日至。已勤而食,则无所愧。勿谓此州,远连边鄙。我疆西北,尽其四履。风雨顺时,日星循轨。屡丰作颂,以致归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0667c6ba6a62bb0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