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古碑仍在,庭空草自生。
风高时脱木,云重欲摧城。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良乡县学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学府的静谧与沧桑。
首句“儒宫宜地僻,竟日有馀清”点明了地点,以“儒宫”指代县学,强调其地处偏僻,却因远离尘嚣而显得格外清净。接着,“殿古碑仍在,庭空草自生”两句,通过“古殿”和“碑石”的存在,以及“空庭”中“自生”的野草,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生机,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风高时脱木,云重欲摧城”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动态美,大风吹动树木,云层厚重似乎要压垮城墙,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隐含了某种力量的对比与冲突。
最后,“客兴巳消洒,秋堂更雨声”收尾,以“客兴”消散,引出秋日堂内的雨声,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宁静、深沉的意境之中。整个画面由静到动,再回归静谧,形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感,表达了作者对古学府独特魅力的深刻感受和对其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