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稚 春 母 郑 氏 挽 词 宋 /林 亦 之 他 谁 天 外 哭 声 长 ,有 客 归 程 何 太 忙 。同 爨 情 亲 如 五 服 ,升 堂 义 重 比 诸 郎 。昔 人 浇 薤 蒸 梨 事 ,即 我 沧 家 泛 宅 傍 。叹 息 白 头 陶 母 意 ,中 秋 三 日 转 凄 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泛宅(fàn zhái)的意思:指在家中无所事事,不愿外出或参与社交活动。
归程(guī chéng)的意思:指返回原来的地方或归还的路程。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情亲(qíng qīn)的意思:亲情深厚,感情深切。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升堂(shēng táng)的意思:指晋升到更高的地位或更高的级别。
他谁(tā shuí)的意思:指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无人能及,无可比拟。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陶母(táo mǔ)的意思:指陶瓷制作的母亲像。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同爨(tóng cuàn)的意思:同爨指的是同吃一锅饭,同享一片天。
五服(wǔ fù)的意思:指对死者的服丧规定,即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不同的服饰和礼仪。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蒸梨(zhēng lí)的意思:指人没有经过考验,就过于自信,轻视别人的能力和智慧。
重比(zhòng bǐ)的意思:比较重要的事情。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诸郎(zhū láng)的意思:指众多男子或众多人。
浮家泛宅(fú jiā fàn zhái)的意思:形容家贫流离,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 翻译
- 是谁在天边传来哀哭声,旅途归来的客人为何如此匆忙。
共炊同住的情感如同五服内的亲人,堂上相见的道义比其他人都要深重。
古人曾以浇薤蒸梨之事表达深情,如今我漂泊不定,居无定所就在这附近。
感叹白发苍苍的陶母心意,中秋佳节却倍感凄凉。
- 注释
- 他:指代不明的人。
谁:疑问词,指代某个人。
天外:远处。
哭声:悲泣的声音。
长:持续不断。
客:旅行者。
归程:回家的路途。
何:为什么。
太忙:过于忙碌。
同爨:共同做饭。
情亲:亲情深厚。
五服:古代丧服等级,这里比喻亲密关系。
升堂:进入厅堂,比喻正式场合。
义重:道义深重。
诸郎:其他人。
昔人:古人。
浇薤蒸梨:古代习俗,用薤菜和梨来表达深情。
事:事情,这里指情感表达方式。
浮家泛宅: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傍:旁边,附近。
白头:头发花白,指老年。
陶母:陶渊明的母亲,这里泛指慈祥的老母亲。
意:心意,感情。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凄凉:冷清,悲伤。
- 鉴赏
这首宋朝林亦之的《稚春母郑氏挽词》表达了诗人对亡母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首句“他谁天外哭声长”以悲凉的哭声开篇,暗示了母亲离世后的空寂与哀伤。次句“有客归程何太忙”则通过客人的匆忙回家,反衬出诗人自己因丧母而无法从容的心情。
“同爨情亲如五服”回忆起母子间的深厚亲情,如同五服之亲一般紧密。五服是中国古代丧葬礼制中表示亲属关系远近的等级,这里用来形容母子关系的亲密无间。“升堂义重比诸郎”进一步强调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她所承载的伦理责任,比作家中其他男丁更为重要。
“昔人浇薤蒸梨事”引用典故,可能是指古人孝顺母亲的故事,如汉代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以此寄托对母亲的追思。“即我浮家泛宅傍”表达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即使居无定所,也始终将母亲的影子铭记在心。
最后两句“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以陶母的典故收尾,陶母是东晋名士陶侃的母亲,她曾独自抚养陶侃,此处借指诗人感叹自己年老体衰,中秋佳节却无法陪伴母亲,倍感凄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深深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失去母爱的哀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