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多愁(duō chóu)的意思:形容人心事重重,容易感伤。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豪迈(háo mài)的意思:形容人的气概豪放、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果断。
儒酸(rú suān)的意思:形容儒家学派的人对其他学派或观点持批评、讽刺的态度。
眼界(yǎn jiè)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见识、知识范围或思维方式。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宇宙(yǔ zhòu)的意思: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领域内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于越(yú yuè)的意思:超过、超越
远客(yuǎn kè)的意思:指远离家乡的人,特指离开家乡在外地寄居或旅行的人。
云白(yún bái)的意思:形容白得像云一样洁白无瑕。
- 鉴赏
此诗《和萧文明见寄》由明代诗人祁顺所作,通过描绘长安的景象与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与豪迈。
首句“浮云白日隔长安”,以“浮云”与“白日”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距离感与迷茫感,暗示了诗人身处长安,却仿佛被某种无形的隔阂所阻隔,内心充满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忧愁。
接着,“远客多愁强自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旅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他只能勉强地寻找欢愉,但内心的愁绪却始终无法消散。
“草色莺声于越景,菊英兰露楚人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试图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于越之地的草色与莺声,楚地的菊花与兰花,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心丹不逐风霜改,眼界应随宇宙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内心世界与广阔的视野。即使面对人生的风霜考验,他的心志也不会改变;而他的眼界,应当如同宇宙般广阔无垠,包容万物,超越世俗的束缚。
最后,“长对一樽歌复啸,欲将豪迈洗儒酸”,诗人选择在酒中寻求解脱,通过歌唱与长啸来释放内心的豪情与不羁。他渴望用这种豪迈的态度,冲刷掉儒家思想中的某些酸涩与束缚,展现出一种更为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感悟与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探索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