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观一川破,复以二渠分。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河 势 宋 /王 安 石 河 势 浩 难 测 ,禹 功 传 所 闻 。今 观 一 川 破 ,复 以 二 渠 分 。国 论 终 将 塞 ,民 嗟 亦 已 勤 。无 灾 等 难 必 ,从 众 在 吾 君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众(cóng zhòng)的意思:指人们在行为、观点或态度上盲目跟从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国论(guó lùn)的意思:指国家的大政方针或国家的政治理论。
河势(hé shì)的意思:河流的水势,比喻形势的发展势头或趋势。
难必(nán bì)的意思:表示事情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不可能发生。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一川(yī chuān)的意思:一条江河。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禹功(yǔ gōng)的意思:指大禹治水的功绩,比喻伟大的功绩或卓越的贡献。
终将(zhōng jiāng)的意思:最终;终究
- 注释
- 浩难测:形容水流广阔且难以估量。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劳。
一川破:河流被截断或分开。
二渠分:增加两条水渠。
国论:国家的舆论或决策。
民嗟:百姓的叹息。
必:必定。
从众: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吾君:我们的君主。
- 翻译
- 河流的气势浩渺难以测量,大禹治水的功绩广为流传。
如今亲眼见到河水被一分为二,又增加了两条渠道。
国家的议论认为这终究会堵塞,百姓们也已经感叹劳苦万分。
没有灾难能比得上这样的困难,最终的决策在于我们的君主。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反映了他对治理黄河的认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与当今治河之难,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担忧。
"河势浩难测"一句,直接描绘出黄河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特性。紧接着的"禹功传所闻",则将现代与古代相对比,表明治水之艰难自古有之。
"今观一川破,复以二渠分"两句,展示了诗人面对黄河决口带来的灾难,以及通过开挖新的水道来分散洪水的治理策略。这里的“一川破”指的是黄河的溃决,“二渠分”则是王安石所推崇的治水方法,企图减轻河患。
"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远治理策略和民众辛勤劳作的理解与同情。这里“国论”指的是国家对于黄河治理的大计,而“民嗟”则是民众对于频繁水灾的悲叹。
最后两句"无灾等难必,从众在吾君",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信任和依赖。在他看来,只有君主才能领导众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如同古代大禹一般,能够解决国家与民众面临的重大困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于黄河治理的见解,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艳歌何常行
贫贱何常朝黥徒,□侯王积多,赀亦为郎。
入钱百万作司徒,关内侯昔人,奴为牧羊。
何须大官上殿拜天子,快辕健犊驶栎阳。
有牛既千蹄,馲骆八百头。
丈夫积钱以自豪,安能龌龊日与卖浆者儿游。
多谷易妇,多钱易友。健妇持门,不工对酒。
畜骏不以抟狸,蚕妾不能以弹丝。
茂陵多女儿,黄金论斗何惜为。
贫窭釜无縻,富贵嗛嗛念贱时。
硕为沟中水,不硕为卿伏卵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