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巴 丘 书 事 宋 /陈 与 义 三 分 书 里 识 巴 丘 ,临 老 避 胡 初 一 游 。晚 木 声 酣 洞 庭 野 ,晴 天 影 抱 岳 阳 楼 。四 年 风 露 侵 游 子 ,十 月 江 湖 吐 乱 洲 。未 必 上 流 须 鲁 萧 ,腐 儒 空 白 九 分 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一(chū yī)的意思:指新的一天或新的开始。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分头(fēn tóu)的意思:分开、分散
分书(fēn shū)的意思:分开书籍,指对书籍进行分类整理。
风露(fēng lù)的意思:指春天的风和露水,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腐儒(fǔ rú)的意思:指那些学识渊博,但却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追求虚名的儒学者。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空白(kòng bái)的意思:没有填写或完成的部分;没有内容的状态;无知识或经验的状态。
鲁肃(lǔ sù)的意思:指一个人聪明、机智、有智谋,善于应对复杂的情况和处理矛盾。
木声(mù shēng)的意思:指乐器的声音,也可以形容声音柔和悦耳。
晴天(qíng tiān)的意思:晴天指的是天气晴朗、没有云彩的天空。在成语中,晴天常常用来比喻事物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
三分(sān fēn)的意思:指将事物或情况分为三个部分,表示平分或分配。
上流(shàng liú)的意思:指社会地位高、权势显赫的人群。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影抱(yǐng bào)的意思:暗中观察、窥伺
岳阳楼(yuè yáng lóu)的意思:指建筑物高耸,形象壮丽,引申为人的志向高远,抱负远大。
- 注释
- 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
三分书:即《三国志》,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故事。
胡:指金人。
晚木:秋冬的树木。
影:指日光。
吐乱洲:秋冬之际,洞庭湖水落,湖中露出许多不规则的沙洲。
上流:三国吴的主要领地在长江下游,巴丘对它来说,乃是上流。
须鲁肃:因蜀将关羽镇守荆州,吴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与关羽对抗。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战略家,周瑜死后继任都督,统领军马。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诗人自我嘲讽之词。
- 翻译
- 我在《三国志》里早就认识了边防重镇巴丘,而今年岁老迈,只因避难才得以初次一游。
听到寒风吹刮树木的飒飒声响充满了广阔的洞庭原野,又见惨淡的日光笼罩着这座古老的岳阳楼。
四年来的风餐露宿、辗转奔波使我的生活饱受侵扰;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纵横错落的沙洲。
唉,朝廷未必会派鲁肃这样的良将镇守上游,我这个书呆子却空自焦急几乎全白了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巴丘书事》,通过对巴丘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晚年避难的经历和感慨。首句“三分书里识巴丘”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早有耳闻,而“临老避胡初一游”则揭示了他晚年因战乱而选择在此地暂避的境况。
颔联“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通过描绘傍晚时分洞庭湖畔的自然景色,营造出宁静而壮丽的画面,岳阳楼的倒影映照在晴空之下,显得尤为生动。这两句诗富有画面感,展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欣赏和对家乡的怀念。
颈联“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苦,四年的时光里,他在江湖间饱受风霜雨露的洗礼,而此时的岳阳湖面,似乎也反映出世事的动荡不安。
尾联“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以典故自比,暗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如鲁肃般在国家危难之际发挥重要作用,只能作为一位无能为力的文人,徒然白发丛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有个人的身世之感,又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陈与义独特的诗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