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欲抛书坐,痴成不自由。
《春暮书房》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春 暮 书 房 宋 /陈 宓 春 晴 无 十 日 ,秉 烛 亦 须 游 。冷 笑 鲰 生 面 ,黐 粘 蠹 简 头 。方 殚 义 理 乐 ,蚤 觉 鬓 髯 秋 。几 欲 抛 书 坐 ,痴 成 不 自 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髯(bìn rán)的意思:指胡须和鬓发,是指男子的胡须和发际线。
秉烛(bǐng zhú)的意思:手持蜡烛,指代亲自主持或亲自负责。
蠹简(dù jiǎn)的意思:比喻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部分非常精妙、有深度。
理乐(lǐ lè)的意思:指人们按照道理和规矩去生活,过得舒适愉快。
冷笑(lěng xiào)的意思:冷嘲热讽,嘲笑讽刺他人。
生面(shēng miàn)的意思:指刚刚见面或者认识的人。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义理(yì lǐ)的意思:义理指的是道义、道理、道德规范等。它强调人们应该遵循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道理。
自由(zì yóu)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自由,不受拘束。
- 注释
- 春晴:晴朗的春天。
十日:十天。
秉烛:手持蜡烛。
亦须游:也必须外出游玩。
冷笑:轻蔑的笑。
鲰生:见识浅陋的人。
黐粘:粘附。
蠹简头:蛀虫侵蚀的书籍。
殚:尽,全。
义理:学问的道理。
蚤觉:突然察觉。
鬓髯秋:两鬓斑白如秋霜。
抛书:放下书本。
痴成:痴迷到。
不自由:无法自由。
- 翻译
- 春天的晴天难得连续十天,即使手持蜡烛也要出门游玩。
对那些浅薄的人投以轻蔑的冷笑,因为他们只知粘附在蛀虫侵蚀的古籍上。
沉浸在学问的道理中乐此不疲,却突然发现两鬓已现秋霜。
我几乎想放下书本静坐,但痴迷于学习使我无法自由地停下来。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春暮书房》,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诗中描绘了春天晴朗的日子难得连续十天,即使如此,诗人仍不愿辜负好时光,手持蜡烛也要在书房中读书游览。他嘲笑那些目光短浅之人,暗指他们未能领略读书的乐趣。诗人沉浸在学问的探讨中,却感到时光匆匆,鬓发已现秋意。他几度想要放下书本,但痴迷于学术无法自控,流露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与无奈。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勤学不辍、深思熟虑的形象,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