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蚕茧(cán jiǎn)的意思:比喻人在狭小的环境中生活、工作,无法自由发展。
草根(cǎo gēn)的意思:指普通人民,特指社会底层的人群。
蝉翼(chán yì)的意思:形容非常薄弱、脆弱。
充腹(chōng fù)的意思:指饱食,吃饱了肚子。
怆恻(chuàng cè)的意思:形容悲伤痛苦的心情。
春蚕(chūn cán)的意思:比喻人在适当的时机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甘滑(gān huá)的意思:形容表面光滑,容易滑动。
沟壑(gōu hè)的意思:形容差距悬殊或分歧极大。
惠鲜(huì xiàn)的意思:形容物品新鲜而有益。
荐饥(jiàn jī)的意思:指为了解决饥荒问题而推荐有才能的人来任职,以解决国家或地区的困境。
节物(jié wù)的意思:指节约使用物品,不浪费。
可口(kě kǒu)的意思:形容食物美味可口,引申为事物令人满意、令人喜爱。
难得(nán de)的意思:罕见或不容易得到的
匍匐(pú fú)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爬行的姿势,腹部贴着地面,四肢伸展。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五熟(wǔ shú)的意思:指某种技能或知识已经达到了熟练的程度。
因心(yīn xīn)的意思:因为内心的原因;出于内心的愿望或意愿。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榆荚(yú jiá)的意思:指人们的交情或感情深厚,像榆树下的榆荚一样紧密相连。
- 鉴赏
这首诗名为《膳榆饼》,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榆荚在清明时节的景象,以及以榆荚为食材制作的美食——榆饼。
首句“榆荚过清明,圆钱绿云色”描绘了清明时节,榆荚成熟,如同绿色的云朵,形状圆润,色彩鲜艳。接着,“汤官供节物,五熟蒸如式”描述了汤官(可能是指厨师或食品供应者)准备以榆荚为主要原料的节日美食,采用蒸制的方式烹饪,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接下来的几句“翠拟春蚕茧,薄似秋蝉翼。可口纵甘滑,因心生怆恻”则进一步描绘了榆饼的外观和口感。翠绿的颜色仿佛春蚕茧,薄如秋蝉的翅膀,吃起来甘甜滑润,但诗人内心却因想到百姓因饥荒而难以获取此类食物,感到悲痛和怜悯。
最后,“此邦民荐饥,沟壑多匍匐。草根尚充腹,是物应难得。惠鲜纵不能,忍更夺其食。”表达了对民众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即使能提供这样的美味佳肴,也担心会成为民众获取食物的负担,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间疾苦的忧虑,体现了其作为帝王的仁慈之心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