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上吴王三首·其一》
《寄上吴王三首·其一》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淮王八公携手绿云中

小子枝叶,亦攀丹桂丛。

谬以词赋重,而将枚马同。

何日背淮水,东之观土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八公(bā gō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受到贬低、轻视、不受重视。

词赋(cí fù)的意思:指用优美的辞章写诗或作文。

丹桂(dān guì)的意思:丹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成语,意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它象征着高雅、美丽和荣耀。

桂丛(guì cóng)的意思:指许多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繁荣的景象。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淮王(huái wáng)的意思:指人性格豪放、豪迈,举止不拘小节,不拘形式的人。

枚马(méi mǎ)的意思:指人高大威猛,身体健壮。

土风(tǔ fē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追求的东西过于平庸、庸俗,缺乏高尚品质。

小子(xiǎo zi)的意思:小孩子、年轻人

携手(xié shǒu)的意思:手拉手,一同前行,合作共同达到目标。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枝叶(zhī yè)的意思:指一个整体中的细节或次要部分。

翻译
淮南王喜好八公,与他们携手漫步在绿色的云雾中。
我这个晚辈有幸成为他们的后辈,也想攀附在丹桂树丛中。
错误地认为我的诗词赋比重大,能与枚乘、司马相如齐名。
何时能离开淮南,向东去观察那里的风俗人情。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位尊贵的淮王与八公(可能指的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或高僧)携手漫步于绿云之间的景象。"小子"自谦之词,可能指代了诗人自己,他如同枝叶一般附着在这股文学艺术的氛围中,也想攀住那象征着尊贵与高洁的丹桂丛。接下来提到用词赋来表达深厚的情感,同时把自己比喻为枚马,可能是希望像枚马一样能得到淮王的赏识。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愿望,希望哪天能够背靠着淮水,向东行进,去观察土壤的风化情况,也许是在寻找灵感或者是在表现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美妙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与高贵之人的交游的渴望。

鉴赏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那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以及对友谊和文学创作的深切情感。通过这种优美的描绘,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当时文人之间那种高洁而又温暖的情谊。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临高台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0)

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诗

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

开花已匝树,流莺复满枝。

洛阳繁华子,长安轻薄儿。

东出千金堰,西临雁鹜陂。

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绿帻文照耀,紫燕光陆离。

清晨戏伊水,薄暮宿兰池。

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卮。

宁忆春蚕起,日暮桑欲萎。

长袂屡已拂,彫胡方自炊。

爱而不可见,宿昔减容仪。

且当忘情去,叹息独何为。

(0)

临别联句

临别情多绪,送归涕如霰。

君望长安城,予悲独不见。

尔来同去国,予归方异县。

怀别心独忧,手泪方溅溅。

(0)

悼室人诗十首·其二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

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

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

(0)

牲出入歌

祝详史具,礼备乐荐。有牲在陈,有鼓在县。

腾烛象星,奔水类电。郊燎夙戒,駜彼乘駽。

以伺质明,以伫神宴。

(0)

冬尽难离和丘长史诗

閒居深怅怅,飔寒拂中闺。

宝礼自千里,缣书果君题。

山川吐幽气,云景抱长怀。

兹别亦为远,潮澜郁东西。

汀皋日惨色,桂暗猿方啼。

揽意谁侘傺,屑涕在心乖。

杜蘅念无沫,石兰终不暌。

冀总岁暮驾,游衍苍山蹊。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