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秦兵部求墨竹·其二》全文
- 注释
- 墨传:通过墨迹传达。
高节:高尚的节操。
未为:还不够。
精:精致。
虚辱:空自蒙受。
佳篇:优秀的作品。
拂:擦拭。
素屏:白屏。
不敢:不敢。
持毫:拿着笔。
强羞缩:勉强羞愧收缩。
喜公:欣喜公正。
心已:内心已经。
厌丹青:厌恶绘画。
- 翻译
- 墨迹传递的高尚节操还不够精致
空自蒙受佳作的赞誉擦拭白屏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佐的作品,名为《答秦兵部求墨竹(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书法技艺不够精湛,对不起佳篇而辜负了良好的纸张感到羞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过分追捧丹青(即绘画)的审美观念表示不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墨传高节未为精,虚辱佳篇拂素屏。"
这里,“墨传”指的是书法艺术,“高节”可能是指当时知名的书法家或某种特定的书风,但诗人自认为自己的墨色尚未达到那种境界,因此感到“未为精”。而“虚辱佳篇拂素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技艺不够高超,无法与良好的纸张相匹配,从而辜负了这份良好的创作条件的内疚之情。
"不敢持毫强羞缩,喜公心已厌丹青。"
“不敢持毫”意味着诗人因为自知技艺不足,所以不敢拿起毛笔,“强羞缩”则是说如果勉强书写,也只会感到羞愧和局促。而最后一句“喜公心已厌丹青”,表达了诗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他对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绘画(即“丹青”)的过度追求已经感到不满,认为这种审美倾向已经到了厌烦的地步。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自我反省和对外界审美观念的批判,展现了诗人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对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卢郎中感交
旦夕历城闉,旷远聊骋目。
北顾邯郸道,南指太行麓。
燕赵昔名疆,贤哲竟驰逐。
亭幛绝烽烟,雁门居李牧。
秦人屡西却,良将称马服。
边鄙多侠气,慷慨遗芳躅。
天步属艰难,邦家遂倾覆。
浮云蔽旧京,中原力谁戮。
羁旅及幽并,滥竽縻薄禄。
朽株岂栋梁,弱萝依灌木。
宽租愧汉倪,鸣弦思鲁虙。
惓惓怀良俦,何以托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