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阔山尽平,连峰远非汉。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寒(bó hán)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但寒冷程度不深。
薄薄(báo báo)的意思:形容物体薄而轻。
惨惨(cǎn cǎn)的意思:形容非常悲惨、凄凉的样子。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峰峦(fēng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连绵起伏的景象。
寒日(hán rì)的意思:指寒冷的天气或寒冷的日子。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连峰(lián fēng)的意思:指山峰接连不断地延伸或连绵起伏的山脉。
民语(mín yǔ)的意思:指民间口头传播的语言,也指民间的方言。
木条(mù tiáo)的意思:指木质的条状物,比喻形状像木条的东西。
平定(píng dìng)的意思:指平息叛乱、镇压叛乱、稳定局势,使社会恢复和谐稳定。
日益(rì yì)的意思:逐渐增加或提高
戍卒(shù zú)的意思:指在边境或要塞守卫的士兵,也用来比喻忠诚守护的人。
条干(tiáo gàn)的意思:指人的腿脚。
遥想(yáo xiǎng)的意思:回想往事,追忆过去。
瘴气(zhàng qì)的意思:指瘴疠所产生的毒气,也比喻不良的影响或腐败的环境。
状类(zhuàng lèi)的意思:指形状、状态相似或相近的一类事物。
- 注释
- 江流:江水。
日益:一天天。
深:加深。
民语:民间语言。
渐已:逐渐。
变:改变。
岸阔:两岸宽阔。
山尽平:山势平缓。
汉:中原地区。
惨惨:阴郁。
瘴气:热带病原体蒸气。
青:暗绿色。
薄薄:微弱。
寒日:寒冷的太阳。
暖:照得温暖。
峰峦:山峰。
若:像。
崖石:悬崖上的石头。
草木:植物。
条干:枝条。
短:短小。
彼居人:那里的人。
状类:状态像。
麇鹿:鹿群。
窜:逃窜。
何时:什么时候。
遂:最终。
平定:安定。
戍卒:戍守的士兵。
返:返回。
- 翻译
- 江水越来越深,民间语言也逐渐变化。
两岸开阔,山峰连绵,不再是中原景象。
阴郁的瘴气弥漫,微弱的寒日照亮了这片土地。
山峰陡峭如崖石,草木稀疏,枝干短小。
遥想那里的居民,生活状态如同野鹿般逃窜。
何时才能彻底平定,让戍边士兵能回家乡。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过宜宾见夷中乱山》,描绘了诗人行经宜宾时所见的边疆景象。诗中通过江流加深、民语音变,暗示了地方的变迁与动荡。"岸阔山尽平,连峰远非汉",展现了山势的辽阔和地理的偏远,与中原地区相去甚远。"惨惨瘴气青,薄薄寒日暖",描绘了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带有几分凄清与寒冷。
"峰峦若崖石,草木条干短"进一步刻画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山势险峻,植被稀疏。诗人想象当地居民生活困苦,"遥想彼居人,状类麇鹿窜",将他们比作逃避战乱的鹿群,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期盼。
最后两句"何时遂平定,戍卒从此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安定的渴望,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戍守的士兵能返回家乡。整首诗以景寓情,反映了作者对边疆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安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闻蟋蟀
布谷布谷解劝耕,蟋蟋蟀蟀能促织。
州符县帖无已时,劝耕促织知何益。
安得生世当成周,一家百亩长无愁。
绿桑郁郁暗微径,黄犊叱叱行平畴。
荆扉绩火明煜煜,黍垄馌饭香浮浮。
耕亦不须劝,织亦不须促。
机上有馀布,盎中有馀粟。
老翁白首如小儿,鼓腹击壤相从嬉。
近村民舍小饮
秋风吹细雨,萧然濯炎炽。
老夫疾顿平,甘食仍熟寐。
春物财几何,摇落已复至。
昔人喻死生,谓若屈伸臂。
愚公顾不灵,白首没荣利。
嗟予幸学道,了此直差易。
三拜散人号,退志获早遂。
弦歌万二千,尽力不能祟。
瘦驴骨可数,渺渺入空翠。
霜蟹初把螯,丝莼小添豉。
平生笑巨君,老啮乾肉糒。
异味幸满前,万事付一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