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樽残叶烂,坏塔老藤僵。
鸽暝栖苔殿,僧寒闭竹房。
荒阡人哭散,惟觉纸烟香。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吴兴岘山寺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寂寥的画面。
首句“花草满苕阳,东风隔短墙”,开篇即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花草在苕阳之地繁盛生长,东风轻拂,似乎隔着矮墙也能感受到那份温暖与生机。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隔”字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得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接着,“洼樽残叶烂,坏塔老藤僵”两句,转而描写寺庙内的景象。洼樽(可能是指破损的酒器)上残留的叶子已经腐烂,破败的佛塔上缠绕的老藤显得僵硬无力。这两句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沧桑与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鸽暝栖苔殿,僧寒闭竹房”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静谧与僧人的生活状态。黄昏时分,鸽子归巢,栖息在长满青苔的大殿之上;僧人因寒冷而关闭竹制的小屋,独自一人静坐修行。这一场景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僧侣们简朴而专注的生活方式。
最后,“荒阡人哭散,惟觉纸烟香”两句,描绘了一幅哀伤而又庄重的画面。荒凉的墓道上,人们哭泣着告别逝去的亲人,空气中弥漫着焚烧纸钱所散发的香气。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寺庙的沉静,以及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动人心弦的春日图景。
林居窥衡度,代谢良悠悠。
玄化岂不仁,物情各恩雠。
怨生岂必微,倚伏难瞬休。
尺坂能摧轮,积羽自沉舟。
冲波激宣房,起自涓涓流。
萤爝不见灭,柏梁遂成丘。
蓼虫习忘返,桂蠹昧淹留。
所以达士怀,委运复何求。
壶丘说持后,商容明守柔。
道丧邈中古,何以销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