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谓姚江深,岂谓四明远。
莫往亦莫来,悠思空缱绻。
不舍(bù shě)的意思:不舍指舍不得、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矫矫(jiǎo jiǎ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挺拔、威武、雄健。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明远(míng yuǎn)的意思:明亮遥远,形容光明的前途或远大的前程。
飘风(piāo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势劲急、猛烈。
萋斐(qī fěi)的意思:形容景物美丽多彩,充满生机。
缱绻(qiǎn quǎn)的意思:形容纠结、纷扰不断,没有尽头或解脱的状况。
强聒(qiáng guō)的意思:形容声音高而刺耳。
然而(rán ér)的意思:表示转折、对比,引出与前面情况相对立的事实或观点。
守默(shǒu mò)的意思:保持沉默,不言不语。
四明(sì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捷,见识广博。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学制(xué zhì)的意思:学制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定,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仪容(yí ró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举止、仪态。
音书(yīn shū)的意思:指音乐和书籍,也可指音乐和文学。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再来(zài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重复出现或再次发生的意思。
咫尺(zhǐ chǐ)的意思:指距离非常近,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距离极短。
制锦(zhì jǐn)的意思:制作精美的锦缎。
中野(zhōng yě)的意思:中间、中途、中间地带。
自余(zì yú)的意思:自己多余。指自身优势或能力超过对方,使对方无从应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的《寄怀龙皋叶大夫(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叶大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忆昔学制锦,三岁慈溪水。”以“学制锦”比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以“三岁慈溪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累积,暗示了诗人与叶大夫之间深厚的情谊和长久的友谊。
接着,“萋斐起飘风,知子独君子。”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以“萋斐”(一种织物上的花纹)和“飘风”(轻柔的风)来比喻诗人对叶大夫的赞美,认为他如同君子一般高洁、优雅。
“予自悠悠者,守默徂中野。”诗人自述自己在广阔的天地间,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沉默,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
“矫矫徵贤篇,强聒故不舍。”这里提到“徵贤篇”,可能是指邀请或推荐贤才的文章,诗人强调自己虽有此心,却因某种原因无法实现,表达了遗憾之情。
“自余再来东,音书得屡通。”诗人回忆自己再次回到东方后,与叶大夫的通信往来频繁,但并未直接见面。
“然而咫尺间,乃不睹仪容。”尽管通信频繁,但诗人感叹于距离的限制,未能亲眼见到叶大夫的容貌,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思念。
“岂谓姚江深,岂谓四明远。”诗人质疑为何距离如此之近,却难以相见,表达了对地理阻隔的无奈。
“莫往亦莫来,悠思空缱绻。”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叶大夫的思念之情,即使不能相见,这份情感依然深沉而缠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皎皎凌三夏,阇城第二花。
秋魂凭楚些,黄额访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