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狂亦自厌,老大欲谁亲。
雨中微见月,花里好留春。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壬子春日弄雏轩作》系列中的第七首。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年岁渐长、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在寻求知己与自我反省之间的矛盾心情。
首句“清狂亦自厌”,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时的放纵和不羁感到些许后悔和厌倦。接着,“老大欲谁亲”一句,直抒胸臆,诗人到了老年,想要亲近的人或事物,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和人生无常的无奈。
“未敢求知己,犹然愧古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敢奢求真正理解自己的知己,同时又因未能达到古人那样的境界而感到惭愧。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追求理想的执着,也体现了他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和自省。
后两句“雨中微见月,花里好留春。”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月光微露、春色依旧的画面。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平静美好的向往。即使是在风雨中,也能见到月光的温柔;即使是在花开花落的季节更迭中,也能留住春天的美好。
最后,“晚计惟儿女,家庭道不贫。”点明了诗人的晚年生活重心在于子女和家庭。他认为,尽管外界环境可能多变,但家庭的温暖和子女的成长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晚年生活的支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亲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哲理深度。
仙山仙山郁嵯峨,紫烟氤氲生绿波。
飞琼玉楼不知处,杂佩丁珰隔烟语。
三青山鸟去不来,六龙落日只衔哀。
呼声嗷嗷动天地,老蛟吹涎海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