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人日韩绪仲太史招同韩寅仲明府阮唯仲余士翘两孝廉登浮碇冈改席鼎吕堂并订南山观瀑之约》
《人日韩绪仲太史招同韩寅仲明府阮唯仲余士翘两孝廉登浮碇冈改席鼎吕堂并订南山观瀑之约》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芳林如锦草如茵,万井烟光物色新。

看竹行厨菜甲回车剧饮荐盘辛。

惊占聚井星为客,竞帖宜春日是人

我欲从君蜡双屐,枕流漱石莫辞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菜甲(cài jiǎ)的意思:指菜叶、甲鱼等食物,常用来比喻低贱、不值钱的东西。

春日(chūn rì)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芳林(fāng lín)的意思:美好的景色、芬芳的树木。形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回车(huí chē)的意思:指车行行至一定地点后,掉头返回原地。比喻事情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转回原点重新开始。

井星(jǐng xī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如星星之争辉。

剧饮(jù yǐn)的意思:形容喝酒时饮量大、喝得很猛烈。

看竹(kàn zhú)的意思:观察竹子

是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人品、品德好。

漱石(shù shí)的意思:漱石指的是用清水漱口,比喻清除嘴里的不干净的东西,也比喻摆脱不良习气或清除罪恶。

万井(wàn jǐng)的意思:形容房屋众多,楼宇林立。

物色(wù sè)的意思:寻找;搜寻

行厨(xíng chú)的意思:指行走的厨师,形容人能够灵活地适应环境,并且能够在任何地方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烟光(yān guāng)的意思:烟雾弥漫的光亮。形容景色美丽壮观,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光辉短暂。

宜春(yí chūn)的意思:适合春天的景象或事物

枕流(zhěn liú)的意思:形容大量的泪水像流水一样从眼中流出。

竹行(zhú háng)的意思:指人行走时轻盈自如,如同竹子摇曳的样子。比喻行动迅捷、灵活。

枕流漱石(zhěn liú shù shí)的意思:枕头上流泪,石头上漱口。形容处境困难或遭受委屈时,无法表达内心的悲愤。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生动画面,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友情氛围。首句“芳林如锦草如茵”以锦与茵比喻芳林与草地,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万井烟光物色新”一句,通过“万井”描绘出广阔乡村的景象,而“烟光”则赋予了画面朦胧而温馨的氛围,整体呈现出一派清新明媚的春日风光。

接下来的几句,“看竹行厨羹菜甲,回车剧饮荐盘辛”,描述了在竹林间设宴的情景,厨师忙碌于厨房,准备美味佳肴,众人欢聚一堂,畅饮美食,气氛热烈而欢快。这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与乐趣,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惊占聚井星为客,竞帖宜春日是人”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聚井星和宜春日人格化,表达了对聚会的期待与热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我欲从君蜡双屐,枕流漱石莫辞频”表达了诗人愿意跟随友人一同享受自然的乐趣,无论是踏着木屐漫步于溪边,还是枕着流水,漱着岩石,都愿意频繁地体验,充分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郊游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庆宣和·其四行住坐卧卷

五更风雪候趋朝。玉漏迢迢。纸窗明月上梅梢。

睡著。睡著。

(0)

挽程母项孺人

遥闻埋玉向青山,尘梦那知更不还。

西母宴成身未老,北堂机冷鬓初斑。

铭幽拟勒茔前石,写照空存镜里颜。

落日闵川悲令子,朔风吹泪共潸潸。

(0)

壬子元日试笔四首·其三

眼见增崇企德祠,重来不觉鬓成丝。

阳和一转当今日,文运中兴仰盛时。

谁起邹郎新换律,我惭洛党旧分支。

寒阶草色无人会,伫立东风有所思。

(0)

饮乐山阁留别张慎隐君

偶凭高阁寄閒情,白鸟寒空野望平。

三径叠云通后坞,一峰飞翠落前楹。

樵人向晚长过岭,地主经旬不到城。

与客醉来仍借宿,夜谈重理旧诗盟。

(0)

八月九日醉书·其六

醉来偏爱塘鱼活,醒后遥闻壁鼠鸣。

只有道人知此意,化机天籁本无情。

(0)

八月九日醉书·其四

灯下翛然忆故人,不知凉夜屡更巡。

倚阑欲候南来雁,红叶黄花惹恨新。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