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力挽、千钧之发。
料蜀井、于今焰绝。
风夜吼,烛花裂。
半世(bàn shì)的意思:指一生的一半时间,表示时间的长久。
悲惨(bēi cǎn)的意思:形容非常悲伤凄惨的情况或境遇。
编年(biān nián)的意思:按年份顺序编排的历史记录
冰合(bīng hé)的意思:指冰冻结合,比喻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不道(bù dào)的意思:不合道理,不符合道德规范
沧桑(cāng sāng)的意思:指岁月变迁、事物变化、人世变幻的历程。
床头(chuáng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起点或开端。
丛残(cóng cán)的意思:指残留的痕迹或残余的事物。
从物(cóng wù)的意思:指从事物体中得到某种东西或效益。
冬青(dōng qīng)的意思:指冷静、沉着、不动声色。
寒冬(hán dōng)的意思:指寒冷的冬季,也用来比喻困难、艰苦的时期。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何从(hé cóng)的意思:表示不知道从何处选择、决定或行动。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金粟(jīn sù)的意思:形容美好的品质或珍贵的财富。
旧事(jiù shì)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或旧时的消息。
狂歌(kuáng gē)的意思:形容心情激动,情感澎湃,欢乐不已。
老天(lǎo tiān)的意思:老天指的是上天、天意或天命,表示对上天的敬畏和依赖。
灵瑟(líng sè)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智敏捷,反应敏锐,灵活机智。
年月(nián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流逝,表示岁月的变迁。
啮雪(niè xuě)的意思:指动物或人用牙齿啮咬雪,形容极度饥寒交迫,顽强生存的意志。
千钧(qiān jūn)的意思:形容重量或力量极大。
双台(shuāng tái)的意思:指两个相同的台子,比喻两个地位、身份相同的人。
天荒(tiān huāng)的意思:形容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
吞毡(tūn zhān)的意思:吞噬毡子。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物色(wù sè)的意思:寻找;搜寻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湘灵(xiāng líng)的意思:湘灵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湖南地区的风俗和文化。它代表了湖南人民的智慧、才艺和独特的民族精神。
销骨(xiāo gǔ)的意思:形容事物极度寒冷,使人感到骨头都要冻碎。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招魂(zhāo hún)的意思:通过特殊的方式唤醒死去的人的灵魂。
烛花(zhú huā)的意思:烛花指的是燃烧的蜡烛,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金粟堆(jīn sù duī)的意思:形容财富极其丰富。
地老天荒(dì lǎo tiān huāng)的意思:形容时间非常长久,永远不变。
这首《贺新郎·赠戴南枝处士用前韵》是清代诗人王策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悲欢离合。
“旧事凭谁说”,开篇即以问句引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暗示了故事的复杂与深沉。接下来,“隔沧桑、何从物色,补锅披葛”几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历史的变迁比作难以寻觅的往事,以及人们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状态,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苦难。
“不道遗民今尚在,半世吞毡啮雪”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遗民,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了大半生,以吞食羊毛和雪来维持生命,表达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要力挽、千钧之发”一句,借用了古代成语,表达了主人公想要力挽狂澜、改变命运的决心与勇气,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力感。
“花泪鸟惊诗有史,卷丛残、十甲编年月”几句,将自然界的花鸟与历史相联系,通过“诗有史”的表述,强调了诗歌作为记录历史、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碎片化与时间的流逝。
“悲惨甚,湘灵瑟”一句,引用湘灵弹瑟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同情。
“双台极目河山别”则描绘了一幅辽阔的景象,主人公站在高处,眺望远方,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与感慨。
“痛招魂、狂歌击石,雪飞冰合”几句,通过“招魂”、“狂歌”、“击石”等动作,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金粟堆寒冬青死,更使行人销骨”两句,以金粟堆的寒冷与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与消逝,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环境的恶劣。
“料蜀井、于今焰绝”一句,通过蜀井的火焰熄灭,象征着希望的破灭与梦想的幻灭。
“地老天荒无穷恨,绣苔生、屈煞床头铁”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无尽遗憾与痛苦的感慨,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以绣苔生长、铁床弯曲的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顽强。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悲喜,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