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儿啼(ér tí)的意思:指婴儿啼哭声,比喻凄凉、悲伤的情景。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糇粮(hóu liáng)的意思:指储存足够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饥歉(jī qiàn)的意思:形容饥饿到极点,没有食物可吃。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巨室(jù shì)的意思:形容房屋宽敞豪华。
浪浪(làng làng)的意思:形容物体或人行动不规律,没有目标或目的。
年饥(nián jī)的意思:年饥意指年年饥荒,形容连年灾荒,民不聊生。
泣泪(qì lèi)的意思:流泪哭泣
所用(suǒ yòng)的意思:所需的、所要用到的。
野烧(yě shāo)的意思:指无节制地烧毁或破坏事物,形容肆意破坏、无法无天的行为。
不可当(bù kě dāng)的意思:无法应付或抵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农民在饥荒年份的艰难生活。诗人通过描述一位农民割取茅草以换取粮食的过程,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境遇。
诗中“割茆过荒,今年饥歉不可当”两句,开篇即点明了故事背景——在荒年,农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割取茅草。这里的“茆”指的是茅草,是当时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和燃料。而“饥歉不可当”则直接揭示了这一年份的严重饥荒,使得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难之中。
接着,“割得茆来何所用,卖与巨室换糇粮”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农民的困境。他们割取的茅草并非自用,而是为了换取食物——“糇粮”,即口粮。这反映了农民们为了基本生存需求,不得不将劳动成果出售给富户,以换取维持生命的必需品。这种交换关系体现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以及农民在经济体系中的弱势地位。
最后,“只愁野烧茆又尽,儿啼妻泣泪浪浪”两句表达了农民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他们担心野外的火灾会烧尽他们的茅草资源,导致再次陷入无处可住、无物可卖的绝境。同时,孩子们的哭泣和妻子的泪水,生动地描绘了家庭成员因饥饿和生活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痛苦情绪。这一场景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在饥荒年份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生活苦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明朝时期饥荒年份农民的悲惨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极端条件下为求生存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它不仅是一幅历史画卷,也是对当时社会不公和人性苦难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题陈圆圆道妆小像
早商山梦断,认鸾影,是耶非。
倩粉镜传愁,黄絁忏恨,换却宫衣。凄迷。
翠芜旧苑,问山名、鹦鹉几人知。
画里云鬟罢整,乍疑蜡炬迎归。仙扉。燕老又花飞。
深坐泪双垂。纵繁华阅尽,沧桑家国,总怨蛾眉。
芳期。暗怜逝水,甚香莲、还弄并头枝。
料得归魂夜半,横塘烟月依依。
八声甘州.甲寅闰端阳
要今年、沈醉到湘累,更番酹觞蒲。
甚骚心满纸,兰衰蕙变,章句荒芜。
照眼丹榴依旧,霜鬓与花疏。
陈似三年艾,人意何如。
湘水无情谁吊,又凄凉节物,流恨江鱼。
笑南风不竞,夺得锦标无。
问辟兵、赤灵谁画,剩小窗、儿女闹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