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竹(bǐ zhú)的意思:比喻人的品质或能力超出常人,高于众人。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怪惑(guài huò)的意思:怪异而令人困惑
怀璧(huái bì)的意思:形容人心怀宝贵的东西,非常小心地保管。
嶙峋(lín xún)的意思:形容山峰、岩石等高耸、陡峭的样子。
媚灶(mèi zào)的意思:指人为了讨好权贵而刻意讨好或奉承的行为。
匹夫(pǐ fū)的意思:指普通百姓,也可指普通人。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送穷(sòng qióng)的意思:指因为某种原因或行为而使人陷入贫困境地。
文心(wén xīn)的意思:
(1).为文之用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2).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则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晋 唐 小説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説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3).指 南朝 梁 刘勰 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无怪(wú guài)的意思:没有奇怪的地方,不足为奇
有罪(yǒu zuì)的意思:表示有罪、有过错。
竹筠(zhú yún)的意思:指竹子和韭菜,比喻品质纯正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名为《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家人环列灶下烟饥不出祭之以诗因嗟天之下遂无一人自视真老妇矣(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感慨以及对人性的反思。
首联“媚灶吾何敢,送穷亦古人”,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自己不敢像谄媚灶神那样讨好他人,同时提到“送穷”这一传统习俗,暗示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传统价值的思考。
颔联“兰魂无怪惑,笔墓自嶙峋”,通过兰花和墓碑的意象,表达了对纯洁品质的坚守和对文人风骨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颈联“世事惟孤剑,文心比竹筠”,将世事比作孤剑,象征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个人力量的渺小;将文人心比作坚韧的竹筠,寓意着文人虽处逆境,仍能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匹夫诚有罪,怀璧山之根”,借“匹夫”之罪与“怀璧”的比喻,探讨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指出即使普通人也有犯错的时候,而真正的根源可能在于社会环境或道德观念的缺失。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增城掌教林次浔之任河南赵府祀正
我爱龟峰秀,同公陟嶙峋。
芳枝虬欲动,细草翠成裀。
化雨时敷足,和风正好人。
话入芝兰室,香交桃李芬。
何当遽然别,握手弥殷勤。
河间文献地,喜得相明禋。
乐和礼备举,于以谐人神。
行见通河洛,大地回氲氤。
谒濂溪白沙二先生祠
粤秀山南麓,名贤两庙开。
太极披图蕴,通书启圣胎。
三才兼两立,一要藉深培。
谁复浑沦秘,渔歌紫水隈。
蒲茵穿钓席,碧玉育英才。
道东原有属,狂简岂无裁。
哲人嗟并远,瞻仰思悠哉。
心灵今古共,筌蹄祇群猜。
欲洗从前障,依归斗与台。
八声甘州.檐马
碎飘灯梦绮堕虚廊,依稀听鸣环。
恁流苏一桁,红楼半角,相望阑珊。
故国秋风万户,起踏小帘间。
忆近花铃语,淹过春间。
陡顿月沉声急,和卷茅战叶,消息漫漫。
似昆阳风雨,飞动却无端。
想依然、佳人庭宇,问诉情、谁分蹑虚孱。
垂杨畔,系斑骓处,掩恨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