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洞 庭 鱼 唐 /李 商 隐 洞 庭 鱼 可 拾 ,不 假 更 垂 罾 。闹 若 雨 前 蚁 ,多 于 秋 后 蝇 。岂 思 鳞 作 簟 ,仍 计 腹 为 灯 。浩 荡 天 池 路 ,翱 翔 欲 化 鹏 。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情感。诗人以洞庭湖中的鱼儿为笔墨,开篇即写“洞庭鱼可拾”,表达了一种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自由状态的一种映射。
接下来的“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则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鱼儿众多、活跃生动的画面。这里的“雨前蚁”和“秋后蝇”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象,但在此被用来形容鱼群的密集和活跃。
紧接着,“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这里将鱼鳞比喻成可以制成的簟(古代的一种灯具),而鱼腹则被设想为灯笼,这些形象既美化了自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的精神追求。
最后,“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浩荡天池路”描绘出一片开阔的水域,而“翱翔欲化鹏”的意象,则让人联想到仙境和超脱现世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鱼儿生动活泼形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超越尘世束缚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三偕诸友及弟侄溯流溪北游松岗竹岗二岩兼陟黄岐绝顶薄暮还棹得目字
料理春事复三三,急趁春游偕五六。
春光有意诏游情,指点前山春在目。
一水从流晓溯之,双岩次第归遥蹴。
正当春日惠风和,天气芳新春气淑。
摇曳春心不自由,提携春伴姑相逐。
不须舆从竞开林,独许儿童共骑竹。
或前或后向山驰,不衫不履飘春服。
越陌度阡能几何,折柳穿兰及近麓。
舍车纵步趋前寺,有僧如鸟初出谷。
自言黄山一片春,久俟游踪留芬馥。
我谓山僧汝但行,登临未必惟我独。
山能令我与春迎,我能令人与山熟。
穷山之致必穷巅,探山之藏必探腹。
已陟崔嵬足未艰,欲尽烟霞身倍速。
遥看飞岭似翔鸾,俯瞰桑丘如逐鹿。
青帝留容入画图,祝融司英来沐浴。
此际孤宜定一尊,左右峰峦应伯叔。
冥思久对自沉吟,春云无数春山覆。
心悦春山山不知,春木有枝山有木。
振衣岂必千仞岗,市氛远处孤怀宿。
瑶台偃蹇不亲人,争似故山结缘夙。
从此故山若故人,一任春光作转毂。
毕竟年年春用来,遮莫山山春尽伏。
我今辞山袖春归,斜阳一道光蔌蔌。
眼中兰若蔽轻岚,林外游人并樵牧。
颇疑山鸟罢求声,珍重山花能满掬。
回车一一付轻舠,晚棹回映春溪绿。
简取消愁旧酒杯,起舞中流为春祝。
但愿春酒与春山,同尔春人俱穆穆。
兴言兹会良亦艰,摇笔春前细追录。
《三三偕诸友及弟侄溯流溪北游松岗竹岗二岩兼陟黄岐绝顶薄暮还棹得目字》【明·郭之奇】料理春事复三三,急趁春游偕五六。春光有意诏游情,指点前山春在目。一水从流晓溯之,双岩次第归遥蹴。正当春日惠风和,天气芳新春气淑。摇曳春心不自由,提携春伴姑相逐。不须舆从竞开林,独许儿童共骑竹。或前或后向山驰,不衫不履飘春服。越陌度阡能几何,折柳穿兰及近麓。舍车纵步趋前寺,有僧如鸟初出谷。自言黄山一片春,久俟游踪留芬馥。我谓山僧汝但行,登临未必惟我独。山能令我与春迎,我能令人与山熟。穷山之致必穷巅,探山之藏必探腹。已陟崔嵬足未艰,欲尽烟霞身倍速。遥看飞岭似翔鸾,俯瞰桑丘如逐鹿。青帝留容入画图,祝融司英来沐浴。此际孤宜定一尊,左右峰峦应伯叔。冥思久对自沉吟,春云无数春山覆。心悦春山山不知,春木有枝山有木。振衣岂必千仞岗,市氛远处孤怀宿。瑶台偃蹇不亲人,争似故山结缘夙。从此故山若故人,一任春光作转毂。毕竟年年春用来,遮莫山山春尽伏。我今辞山袖春归,斜阳一道光蔌蔌。眼中兰若蔽轻岚,林外游人并樵牧。颇疑山鸟罢求声,珍重山花能满掬。回车一一付轻舠,晚棹回映春溪绿。简取消愁旧酒杯,起舞中流为春祝。但愿春酒与春山,同尔春人俱穆穆。兴言兹会良亦艰,摇笔春前细追录。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7067c6c61d6f6d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