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独云无,此语决非是。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论(bù lùn)的意思:无论、不管
地心(dì xīn)的意思:指事物的核心或中心,也指地球的中心。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鹤山(hè shān)的意思:指高山峻岭,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品质高尚或者形象高雅。
辑集(jí jí)的意思:收集并整理不同的事物或信息
集义(jí yì)的意思:指集中众人的力量或智慧,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见天(jiàn tiān)的意思:每天都能见到,形容非常频繁、经常发生。
可不(kě bù)的意思:表示赞同或确认,相当于“是的”、“没错”。
濂洛(lián luò)的意思:指两地相隔很远,比喻彼此相隔遥远。
论天(lùn tiān)的意思:指讨论、论述天地万物、宇宙间的事物。
起生(qǐ shēng)的意思:指生命开始、物体形成或事物发生。
弃骸(qì hái)的意思:指抛弃尸骸或遗弃尸骸。
岂可(qǐ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不能、绝不。
生意(shēng yì)的意思:指商业活动、经营事务。
释氏(shì shì)的意思:释氏是指释迦牟尼佛的家族和弟子们。
十七(shí qī)的意思:指十七岁的年龄,也可以泛指年轻人。
天命(tiān mìng)的意思:指个人或事物的命运由天所决定,强调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和无法改变。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瓦砾(wǎ lì)的意思:指破碎的瓦片和石块,比喻残破不堪的东西,也可指一片破败的景象。
为人(wéi ré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品行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方式。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一贯(yī guàn)的意思:一直如此,一向如此
有感(yǒu gǎn)的意思:有所感受或有所触动。
有处(yǒu chǔ)的意思:有地方可安身、有立足之地。
- 注释
- 真西山:指真实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西山。
甲记:珍贵的或重要的书籍记录。
天命性:天赋予的使命和人的本性。
气: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质、生命力。
魏鹤山:历史上的某位学者。
周易辑集义:对《周易》的汇集和阐释。
濂洛:指濂溪周敦颐和洛阳程颢、程颐兄弟。
一贯:贯穿始终,统一。
六十四:《周易》六十四卦。
寂:寂静,静止。
释氏:佛教徒。
无:王弼提出的哲学观点,可能指‘无为而治’或‘空无’。
瓦砾:碎石烂砖,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
骸胔:尸体,残骸。
天地心:宇宙的本源和生命的根源。
王弼:三国时期哲学家。
决非是:明确表示这不是正确的看法。
- 翻译
- 我热爱真实的西山,读书时特别珍视甲本记录。
首先讨论天命与人性,怎能不涉及气质这一要素。
我敬爱魏鹤山,他整理了《周易》的深义。
濂洛十七位儒家大师,他们的思想贯穿于六十四卦之中。
静寂中必有感应,即使枯木之身也能嘲笑佛教徒的观点。
若无生气,人便无法存在,连尸骨也会被丢弃。
再次体验天地之心,生命就在某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
王弼独自提出‘无’的观点,这种说法绝对不正确。
- 鉴赏
这是一首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学诗吟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古籍特别是儒家经典的热爱和深刻理解,以及对周易哲学思想的探讨。
"我爱真西山,读书有甲记。"
这里的“真西山”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真德秀,他在山中建有精舍,用于藏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座藏书之地的喜爱,以及对其中所收藏书籍的珍视。
"首论天命性,岂可不论气。"
这一句表明诗人在研究儒家经典时,首先探讨的是天命与人的本性问题,这是儒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并且认为不能忽略“气”的讨论。“气”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宇宙间的物质和精神实体,是理解自然和人生哲理的关键。
"我爱魏鹤山,周易辑集义。"
“魏鹤山”是指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魏了翁,他曾在此山建有书院,用以教学。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学者的敬仰,以及他对于《周易》这一儒家经典进行辑集和解说的赞赏。
"濪洛十七家,一贯六十四。"
“濪洛”指的是古代的两大文化中心,即河南之濮上(濪)和 洛阳(洛),这里泛指中原地区。“十七家”可能是指这一地区流传下来的儒学家族或学派,而“一贯六十四”则可能是在说这些家族或学派的思想渊源于《周易》的六十四卦。
"有寂即有感,槁死笑释氏。"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经典中哲理的深刻领悟。当他沉浸在这些古籍之中时,即使是寂静无声的环境,也能激起他的情感共鸣。他通过对“释氏”(佛教)的轻松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于儒学的坚守。
"无气欲为人,瓦砾弃骸胔。"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即使没有外在的物质支持,也要坚持做一个有气节、有道德的人。“瓦砾”指的是破碎之物,“弃骸胔”则是比喻抛却世俗的杂念和私欲。
"复见天地心,有处起生意。"
诗人在经典中学到了天地间的至理,这种理解使他重燃起对生命的热情和希望,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
"王弼独云无,此语决非是。"
这句中“王弼”应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学者,他有独到的解释。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王弼某些观点的质疑,认为他的某些说法并不正确。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儒学素养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西陵遇风献康乐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垧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西陵遇风献康乐》【南北朝·谢惠连】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垧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0867c69ce743b98835.html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