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波光(bō guāng)的意思:指水面上的光泽,也比喻美好的景色。
独无(dú wú)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魂消(hún xiāo)的意思:形容非常害怕或惊讶到失去了勇气和力量。
兰桡(lán náo)的意思:形容文采华美的诗文。
离恨(lí hèn)的意思:离别时的悲伤和痛苦之情
炉香(lú xiāng)的意思:指香炉中飘出的香气,比喻学问、才艺等能够使人受到启发和陶冶的事物。
渺渺(miǎo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渺茫、不可捉摸。
天涯(tiān yá)的意思:指天边,引申为指遥远的地方或极远的地方。
无聊(wú liáo)的意思:指事物乏味、无趣,缺乏刺激或兴趣。
小炉(xiǎo lú)的意思:指小型的炉子,比喻能力、才华等方面的不足或不成熟。
意向(yì xiàng)的意思:指个人或集体的意思、想法、打算、目的等。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鹧鸪(zhè gū)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相得益彰,互相依存。
- 注释
- 棹(zhào)举,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处?岸花汀(tīng)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
兰桡:兰舟。
欲焦:将要烧成灰烬。
- 翻译
- 片帆孤舟,举棹远去,茫茫水国,渺无涯际。在苍茫之中,唯有鹧鸪相逐而飞,点缀着生意。
心情惆怅,仿佛江水也在呜咽,猿声更加悲切。心中依依的乡恋,无处可诉。在百无聊赖时,只好倚栏消遣。此刻,时已晚,香将燃尽。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夐的作品,名为《河传(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远和寂寞的情怀。
“棹举,舟去。”开篇即描绘出一幅离别之景,船儿缓缓扬帆而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棹,是划船的工具,这里用来指代推动船只前行的行为,表现了诗人对远去的舟行者的一种关切。
“波光渺渺,不知何处。”水面上的波光似乎在无尽地延伸,让人难以辨识目的地所在。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远方的向往和迷茫。
“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鹧鸪相逐飞。”这里描写的是河岸边花草互相依偎,细雨中鸟儿追逐着飞翔的情景。这种生动的自然图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深化了诗人情感的抒发。
“天涯离恨江声咽,啼猿切。”诗中的“天涯离恨”指的是远到天边的别离之痛,而“江声咽”则是对这种离愁在耳畔回旋的描写。“啼猿切”一词,更显得情感之切肤。这里的“啼猿”,可能是指夜深人静时猿鸣声,增添了一种凄凉。
“此意向谁说,倚兰桡。”诗人想要表达的心绪,无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能靠在兰花的栏杆旁,感叹无尽的情思。
“独无憀,魂销,小炉香欲焦。”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独自一人时的孤寂与哀愁。没有心上人的陪伴,甚至连自己的灵魂也似乎随着小炉中香料的燃烧而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尽的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极具表现力的抒情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