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安排(ān pái)的意思:形容力量浩大,势不可挡的景象。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垂老(chuí lǎo)的意思:指年纪已经很大,年老体衰。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德教(dé jiào)的意思:德教是指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
定时(dìng shí)的意思: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有条不紊地进行。
丁丁(dīng dī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芳馨(fāng xīn)的意思:指芳香和温馨。
方寸(fāng cùn)的意思:指心思、思虑、心情等的状况。
焚香(fén xiāng)的意思:燃烧香烟以表示敬意或祈祷
拂拭(fú shì)的意思:拂拭指轻轻地擦拭或扫除。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处理或整理。
孤亭(gū tíng)的意思:形容孤单独立,无人相伴的景象或境地。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国教(guó jiào)的意思:
(1).国家的教化。 汉 刘向 《<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势也。” 唐 孟郊 《读经》诗:“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2).国家明文规定的本国所信仰的宗教。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且使其论日盛,而论者握一国之主权,安保其不实行所怀抱,而设立所谓国教以强民使从者。” 蔡元培 《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窃为时论今日有请定 孔 教为国教之议,鄙人对兹问题,深致骇异。”
何有(hé yǒu)的意思:没有什么,没有的事
黄经(huáng jīng)的意思:指黄色的经书,比喻经典书籍或宝贵的知识。
几案(jī àn)的意思:几案指的是摆放书籍或文房四宝的案几,比喻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
借索(jiè suǒ)的意思:指借用、借鉴他人的经验、智慧或方法。
开手(kāi shǒu)的意思:放手,释放,不再掌控或控制。
铿铿(kēng k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响亮、清脆。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明星(míng xī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中备受瞩目和赞誉的人。
却归(què guī)的意思:表示事物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归宿。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儒书(rú shū)的意思:儒书是指儒家经典书籍,也可以泛指儒家的学说和文化。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收拾(shōu shi)的意思:整理、整顿、整治
庶几(shù jī)的意思:表示希望或期望某种情况或结果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意味着这种情况或结果可能并不容易实现。
天声(tiān shēng)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声音或动静。
万灵(wàn líng)的意思:形容非常灵活、万能,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未如(wèi rú)的意思:不如,不及
未定(wèi dìng)的意思:尚未确定或决定的状态
小品(xiǎo pǐn)的意思:小品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一至数个演员表演,以幽默搞笑为主题,通过夸张的表演和语言来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心火(xīn huǒ)的意思:指人的心中的愤怒、怒火。
颜子(yán zǐ)的意思:颜子是指人的脸色或表情。
言中(yán zhōng)的意思:言中意指说话准确,言辞中肯,言语中含有深意。
驿驿(yì yì)的意思:形容驿站繁忙或交通便利。
一纸(yī zhǐ)的意思:指一张纸,用来形容事物的轻微或短暂。
荧荧(yíng yíng)的意思:形容光亮的样子,闪烁不定的光芒。
有言(yǒu yán)的意思:有话要说或有意见要表达。
有形(yǒu xíng)的意思:有实际的形态或存在。
元冥(yuán míng)的意思:指天地初开、万物初始的时候。
中国(zhōng guó)的意思:指中国这个国家,也可用来指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民。
蹴踏(cù tà)的意思:用脚踩踏,形容蔑视、践踏或破坏。
抱佛脚(bào fó jiǎo)的意思:指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临时求助或投靠某个强者或有势力的人,以图得到保护或帮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的佛教修行生活。他年迈之时,紧抱着佛脚(可能是佛像的一部分或是佛珠),并教导他的妻子阅读黄经(一种佛教典籍)。诗中提及的“一纸千明星”形象生动,展示了老者对佛法的深厚信仰和渴望。作者还回忆起曾经研读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的情景,那种细致入微的感悟如同肠蚃(指细菌)一般微妙。
诗人随后描述了自己在斋堂中的体验,能够以一方寸之地容纳万灵,这里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广阔和包容。接着,他提到自己重返长安,那里的日月宁静如同脚下的土地。但老者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把那些散乱的佛教经典收拾起来。
在孤亭中,诗人细心拂去案几上的尘埃,准备再次沉浸于佛法之中。儒家经典虽然难以借阅,但僧人的签文却充满了芳香。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手头紧张,铃声清脆,却听到了异乎寻常的教诲。
诗人认为,善行如同焚烧的香料一样令人愉悦,而去除恶念则像脱掉了污秽的衣物。这样的境界,即使是颜回这样的大贤者,也未必能有如此体验。听取这些教诲,是因为德行和教义都应有其形象和实践。
最后,诗人质疑何须说到中国以外还有其他国家像海萍一样存在,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国家的教化都不尽相同,天籁之声各具特色。在安排未定的时刻,他的心中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如同心中的火焰竞相闪耀。诗人希望能如古代圣贤那样,能够将声音传承下去,即使形体消逝,也愿让精神永存于世。
丈夫傫然如繫囚,自断犹堪归隐邱。
人间郗超不再得,纵有高隐谁复收?
当时戴公剡中宅,精整乃与官舍侔。
办资百万意奇绝,未用夷蹠穷推求。
咄哉传约隐不果,慎勿轻诋渠非优。
从来酸寒痼山水,焉取名节骄王侯。
士人粗愿衣食足,鬼神靳汝宁相酬。
嘉宾可作吾可隐,买山岂畏讥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