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人回文五首·其四》
《和人回文五首·其四》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衾。

烟锁竹枝宿鸟水沉色霁横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半夜(bàn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深夜时分。

横参(héng cān)的意思:横参是指在辩论、讨论或较量中插入言辞,打断对方的发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

画烛(huà zhú)的意思:指用烛光照亮画像,比喻通过观察外貌来判断内在品质。

前堂(qián tá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机构内部,位于前面的大厅或大堂,也比喻在某个领域或层面上的前沿地带。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色霁(sè jì)的意思:指天空的颜色由阴沉转为明亮,形容风雨过后天气变好。

水沉(shuǐ chén)的意思:形容事物沉没、消失或被人遗忘。

宿鸟(sù niǎo)的意思:指待在一个地方不肯离去的人或者动物。

天色(tiān sè)的意思:指天空的颜色或天气的变化。也用来形容天色的明暗、亮度。

香荔(xiāng lì)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行举止温文尔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风度。

烛夜(zhú yè)的意思:在夜晚点燃蜡烛,继续工作或学习到很晚的意思。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前两句“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衾”写夜晚堂中,蜡烛静静燃烧,烛泪凝聚,暗示着孤独与思念。"荔惹衾"则以荔果的香气引出床榻上的温馨,暗含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后两句“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进一步深化意境。"烟锁竹枝"描绘了朦胧的烟雾笼罩着竹林,使得栖息的鸟儿也显得寒冷而安静,增添了孤寂的氛围。"水沉天色霁横参"则通过描绘天空逐渐放晴,参星横斜,暗示时间的流转和诗人内心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回文的形式,巧妙地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夜思情的意境,展现了苏轼深沉而内敛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满江红.寿尚倅三月初六

曲水兰亭,陪宴后、又还三日。

最好是,风檐月观,堕红堆碧。

乔木故家今有数,太平人物年几百。

看扶藜、行处乱花飞,神仙宅。天地外,逍遥客。

谈笑里,文章伯。是富贵渊明,洞天彭泽。

老鹤蹁跹摩汉翮,灵龟燕息支床力。

看一时、长傍寿星边,天南极。

(0)

渔家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幸有崔公入药镜。如究竟。全真固蒂归根静。

主客内明方外应。灵台粲发天光莹。

两个壶中一片景。急修省。莫待临渴去掘井。

(0)

永遇乐·其三

学道修心,存神炼性,直要轻举。

补脑还精,流水不腐,户枢终不蠹。

日魂月魄,抟归炉鼎,真气自然流聚。

把心猿缚住,意马追回,迥无尘虑。

定中明有,阳龙阴火,水火透时为度。

八段奇文,千口活法,向上有一路。

吕公高尚,未离人世,有分也须相遇。

约十洲三岛,骖鸾跨鹤,大家同去。

(0)

明堂·其三十二时

恢皇统,宵旰勤考,正朔亶同规。

留谈经幄,来谏书帷。稽古极文思。

尊耀魄、宝秩神祗。礼从宜。显相协钦祗。

颢气结华滋。西成献瑞,百谷满京坻。化无为。

斯万卜年期。隆昌运,大报同姬成,文武绍重熙。

历朝缺典,自我亲祠,容采炳葳蕤。

嘉能事、秀错多仪。太平时。

清风涵溥惠,浩露浃深慈。群方昭泰,保定宅华夷。

拥灵禧。万叶累鸿基。

(0)

白鹤观题壁

仙人未必皆仙去,还在人间人不知。

手把白髦从两鹿,相逢聊问姓名谁。

(0)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綵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历历趋复道,容容映层城。

勇馀矜捷技,令肃无喧声。

眷此戎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倾宴赏,亦以助文经。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