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岂无皋俦,往往视形骨。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乐(bó lè)的意思:指能识别人才的人。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垂老(chuí lǎo)的意思:指年纪已经很大,年老体衰。
伏枥(fú lì)的意思:指马匹在奔跑中停下来休息,比喻人在劳累之后得到休息。
黄色(huáng sè)的意思:指色彩中带有黄色的。
九方(jiǔ fāng)的意思:指天下、全国。
骊黄(lí huáng)的意思:形容颜色明亮夺目,光彩照人。
马沙(mǎ shā)的意思:形容马跑得非常快。
灭没(miè mò)的意思:指彻底消失或毁灭。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秦庭(qín tíng)的意思:秦朝的宫廷,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沙丘(shā qiū)的意思:形容沙漠中的沙丘,比喻事物的数量众多且密集。
神识(shén shí)的意思:指人的意识、感知力极为敏锐、精明。
素王(sù wáng)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饰或加工的、原始的状态。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天机(tiān jī)的意思:指天意、天数、天道的机密。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王言(wáng yán)的意思:指权威的言论或指示,也指有权势的人的话语。
亡失(wáng shī)的意思:失去或丧失
沃若(wò ruò)的意思:形容土地肥沃、富饶。
相马(xiàng mǎ)的意思:相互比较马的好坏,比喻互相竞争、争锋相对。
九方皋(jiǔ fāng gāo)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智出众,胜过众人。
- 鉴赏
这首诗通过讲述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以及与伯乐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才识别和使用问题的深刻思考。诗中赞扬了九方皋以天机而非外在表象来判断事物的能力,暗喻了对内在素质的重视,反对仅凭表面特征评价人的做法。
诗的开头提到九方皋在沙丘北相马,不拘泥于马的颜色(骊黄色),而是以更深层次的“天机”来判断,这象征着对人才识别应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特质。接着,诗中通过描述马进入秦国后的情况,暗示了即使拥有卓越才能的人,在不公正的环境中也可能被埋没或忽视。
进一步地,诗中将九方皋与伯乐进行对比,伯乐虽是著名的相马高手,但诗中也指出他可能受限于传统的眼光,未能完全理解九方皋的深意。这反映了在人才识别上,可能存在不同视角和方法的差异,以及对创新思维的接纳程度。
最后,诗中提到“世岂无皋俦”,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同样具备九方皋般洞察力的人才的期待,同时也反思了“往往视形骨”的现实,即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价值。诗人呼吁,应像“素王言”那样,认识到“骥称匪由力”,即杰出成就并非单纯由努力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整首诗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探讨了人才识别与评价的深层问题,强调了对内在素质的重视,以及对创新思维和不同见解的包容。诗中蕴含的哲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和价值评价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吾乡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怀夐然世表某早知敬慕长诵诸人今老矣辄韵之以贻其子孙云
庙食于莆李长者,变海为田散郊野。
福宜孙子百千年,家甲三山总文雁。
西城一位京朝郎,官虽未显善声扬。
伯曰孝纯遵义方,潘安容貌心蒙庄。
幼小抠趋父执时,挂口何曾闻是非。
到了交游如一日,肯学世情随盛衰。
我头半白言稍传,晚出要教识前贤。
睽远莫能修世契,拟将下笔无由缘。
喜今有便归乡多,吾侄春中偏饮和。
老去旧怀因称叙,吉人与就幸如何。
满眼各为君父子,谁忧平地起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