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既已醉,不可自言醒。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逢迎(féng yíng)的意思:指为了迎合他人的意思而主动去迎合对方的喜好或者要求。
和光(hé guāng)的意思:和光指和谐共处,互相友好。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见成(jiàn chéng)的意思:指人们从事某一行业或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其中的技能和知识。
衲僧(nà sēng)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僧人,也用来形容人过分拘谨、拘泥于一些细节,不知变通。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僧家(sēng jiā)的意思:指僧人、寺庙或与僧人有关的事物。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太尉(tài wèi)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中的最高军事职位,也泛指高级将领。
通变(tōng biàn)的意思:通常指事物变化无常、不稳定。
同尘(tóng chén)的意思:与尘土同在,指人和物处于同一尘埃中,意味着相同的境遇或同样的命运。
头头(tóu tóu)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中拥有最高权威、最高地位的人。
无分(wú fēn)的意思:没有区分或分别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和光同尘(hé guāng tóng ché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与世俗争斗,安心与人们共同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梵琮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修行理念。"衲僧家,达己灵",强调了修行者首先要了解和通达自己的内在灵性。"有通变,解逢迎",意味着要灵活应对各种境遇,不执着于外在形式,随缘而行。
"世人既已浊,不可自言清",指出在世俗纷扰中,修行者不应自我标榜清高,而是要接纳现实的浑浊。"世人既已醉,不可自言醒",进一步强调在众人沉迷时,真正的醒悟并非来自他人的评价,而是内心的觉悟。
"和光同尘去,头头总见成",传达出与世无争,顺应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见到修行成果的智慧。最后,诗人以党太尉为例,暗示即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也能保持清醒,不被外界所左右,这正是禅修者追求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禅宗的圆融智慧和超脱世俗的修行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荠苨寄胡生伯寅
荠苨和人参,钩吻杂黄精。
淄渑味谁辨,鸱凤竟齐鸣。
懦书羼老释,孰惩舒与荆。
尔爱漆园书,幸而还嗜经。
训诂声音彻,徐思性与情。
转圜自敏捷,苦口岂能争。
尔弹琴一曲,寄书邀我听。
我疑今日谱,雅郑不分程。
魏文嗜新声,丝竹耳亦盈。
《岐山》《越裳操》,都与蝇蛙并。
我憾如陶公,无弦索寂冥。
读书避甚解,儱侗过一生。
子细别宫商,觊望和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