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故多态,转折为君容。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法 惠 寺 横 翠 阁 宋 /苏 轼 朝 见 吴 山 横 ,暮 见 吴 山 纵 。吴 山 故 多 态 ,转 侧 为 君 容 。幽 人 起 朱 阁 ,空 洞 更 无 物 。惟 有 千 步 冈 ,东 西 作 帘 额 。春 来 故 国 归 无 期 ,人 言 悲 秋 春 更 悲 。已 泛 平 湖 思 濯 锦 ,更 看 横 翠 忆 峨 眉 。雕 栏 能 得 几 时 好 ,不 独 凭 栏 人 易 老 。百 年 兴 废 更 堪 哀 ,悬 知 草 莽 化 池 台 。游 人 寻 我 旧 游 处 ,但 觅 吴 山 横 处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草莽(cǎo mǎng)的意思:指平民百姓、底层人士。
朝见(cháo jiàn)的意思:指早上见面,也可引申为初次见面。
池台(chí tái)的意思:池台是一个指代园林中的亭台建筑的成语,意为水池边的亭台。在引申义中,池台也可指代住宅或官邸中的亭台。
雕栏(diāo lán)的意思:指精美的栏杆、栏杆上雕刻的花纹。也用来比喻文章或诗句精细华丽。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峨眉(é méi)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峰峦叠嶂。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横翠(héng cuì)的意思:形容山林茂盛,绿意盎然。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旧游(jiù yóu)的意思:指旧时的朋友或旧日的游伴。
空洞(kōng dòng)的意思:形容言辞或内容空虚、无实质。
帘额(lián é)的意思:指帘幕上的额头,形容人物形象或者事物的特点。
凭栏(píng lán)的意思:倚着栏杆或扶栏。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时好(shí hǎo)的意思:合适的时机;适当的时候
濯锦(zhuó jǐn)的意思:洗涤锦缎,比喻洗去耻辱或玷污。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吴山(wú shān)的意思:指无法逾越的障碍或困难。
无物(wú wù)的意思:没有任何东西或物质存在
无期(wú qī)的意思:无限期限、没有期限。
兴废(xīng fèi)的意思:指兴盛和衰败,兴旺和衰落。
悬知(xuán zhī)的意思:指对某事情的结果或者真相心中没有底,感到担忧或者不安。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游处(yóu chǔ)的意思:游处指的是旅游的地方或者游玩的场所。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朱阁(zhū gé)的意思:指建筑物的主体部分,如宫殿、庙宇等的红色主体部分,也借指高楼大厦。
转折(zhuǎn zhé)的意思:转变方向或态度,改变进程或情况
- 注释
- 朝见:早晨看见。
吴山:地名,可能指杭州的吴山。
故:本来,向来。
朱阁:红色的楼阁。
空洞:空旷寂静。
千步冈:一千步长的山坡。
故国:故乡。
濯锦:洗涤锦绣,比喻清洗心灵。
峨眉:四川的峨眉山,此处可能象征远方的山水。
百年:一生,长久的时间。
悬知:预料,预想。
游人:游览的人。
旧游处:过去的游玩之地。
- 翻译
- 早晨看到吴山横卧,傍晚又见它纵向延伸。
吴山本就多姿,变化万端仿佛为了你的身影。
隐士建起朱红色的楼阁,空荡荡的再无他物。
唯有那千步长冈,东西两侧像帘幕般挂在那里。
春天来临,回故乡的日子遥遥无期,人们说秋天悲伤,但春天的悲伤更深。
已经泛舟湖上,思念如洗涤锦绣的思绪,再看那翠绿连绵,勾起了对峨眉山的回忆。
雕栏美景能维持多久?不只是倚栏的人会老去。
百年兴衰更令人感慨,预见将来草木荒芜,只剩池台遗迹。
游人寻找我往日游玩的地方,只需找那吴山横亘之处即可。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法惠寺横翠阁》。诗中通过对吴山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寄托。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时间变换下吴山不同的面貌。朝阳之下,吴山横亘如画;日暮时分,山势又显得曲折延绵。
“吴山故多态,转折为君容。”这里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情感色彩,形象地描绘了吴山的灵动多姿,如同人的风采。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诗人在这座朱红色的阁楼中,不仅欣赏到景致,更有心灵上的共鸣。空旷而无他物,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也是对外界美景的一种呼应。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在这片广阔之地,只剩下那一座小山如同垂挂的帷幕,给人以隐秘而不失开阔之感。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返回的哀愁。春天到来,本应是一切生灵觉醒的时节,但对于流离失所的人来说,却是更添悲凉。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诗人在游历中,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思和回忆交织。平湖、濯锦(古代丝绸之地)、横翠(吴山)与峨眉山(四川名山),都是他内心世界中的美丽图景。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诗人在雕刻精致的栏杆旁自问,何时才能真正把握住这份美好?同时也感慨于时间流逝,人生易老,而不是仅凭栏杆边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体验。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历经世事变迁,百年间兴衰更替,令人感叹。池台的荒凉与自然景物的沧桑变化,都让人感到无尽的哀伤。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最后,诗人呼吁后来的游人,在寻找他昔日游踪的地方,只需追寻那吴山横亘之处即可,那里有着他的足迹和心灵的烙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与之相互映照的心灵世界,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蓦山溪·其二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
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
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
曾仗东风寄。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
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
从来风韵,潇洒不禁愁,捻梨花,看菊蕊。
应也成憔悴。
沁园春
络纬催凉,断虹收雨,庭梧报秋。
绕郡城、千顷烟波绿,正鱼肥酒美,名冠东州。
芰荷风细,蒹葭烟淡,宛在潇湘南岸头。
凝望处,似桃源洞口,初泛兰舟。贤侯。酝藉风流。
向庭讼闲时多宴游。
有信陵家世,梁园客右,才华高掩,沈谢何刘。
政声朝奏,除书夕至,即看归趋丹凤楼。
须眷恋,况新堂莹澈,好共迟留。
趋府马上悠然思陈无己三兄成诗寄之
瓦釜毁未弃,黄钟幸且存。
于焉正律吕,谁为到昆崙。
相思出苦泪,东汉太丘孙。
闻之在徐州,无衣出柴门。
亦赋乞食诗,饥疮故拙言。
靖节非此夫,如似校静喧。
顑颔不悲伤,自知美兰荪。
龙伸能蛇屈,土不蚀玙璠。
鲂鱮书懒寄,天公笺可论。
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
明光出须臾,一破万古昏。
苍生讫康济,坐觉君子尊。
净尽城上乌,变化北溟鲲。
岂但喜囚冠,故亦慰累魂。
我既美子志,为子尽婵媛。
吾曹宁饿死,终肯傍祭墦。
孔明与荀贾,岂不共中原。
崎岖入巴蜀,雅志正本根。
柳子一失此,罗池为鬼冤。
问讯寄此辞,饱腹何时扪。
《趋府马上悠然思陈无己三兄成诗寄之》【宋·晁说之】瓦釜毁未弃,黄钟幸且存。于焉正律吕,谁为到昆崙。相思出苦泪,东汉太丘孙。闻之在徐州,无衣出柴门。亦赋乞食诗,饥疮故拙言。靖节非此夫,如似校静喧。顑颔不悲伤,自知美兰荪。龙伸能蛇屈,土不蚀玙璠。鲂鱮书懒寄,天公笺可论。名不入苇笥,欲报天地恩。明光出须臾,一破万古昏。苍生讫康济,坐觉君子尊。净尽城上乌,变化北溟鲲。岂但喜囚冠,故亦慰累魂。我既美子志,为子尽婵媛。吾曹宁饿死,终肯傍祭墦。孔明与荀贾,岂不共中原。崎岖入巴蜀,雅志正本根。柳子一失此,罗池为鬼冤。问讯寄此辞,饱腹何时扪。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867c69f123f160413.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