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分岭(fēn lǐng)的意思:指道路、河流等在某一地点分成两个或多个分支。
过江(guò jiāng)的意思:指越过江河,比喻克服困难,突破障碍。
好是(hǎo shì)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好,十分理想。
讲席(jiǎng xí)的意思:指讲学、演讲的地方或场合。也指讲学的职位或讲学的权威。
江淮(jiāng huái)的意思:指江河的宽广和淮河的浅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宽广和短小。
井底(jǐng dǐ)的意思:指人境地低微,生活贫困,无法自拔。
就学(jiù xué)的意思:指开始学习、入学。
鲁儒(lǔ rú)的意思:指鲁国的儒家学者,也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墙头(qiáng tóu)的意思:指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态度或立场。
时见(shí jiàn)的意思:指事物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才能见到或出现。
书厨(shū chú)的意思:指喜欢读书的人,特指喜欢读书而不务实际的人。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有果(yǒu guǒ)的意思:指有成果、有收获。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注释
- 墙头:墙壁的顶部。
翠色:青翠的颜色,形容植物茂盛。
云分岭:像云一样将山岭隔开。
井底:井的底部。
泉声:泉水的声音。
瀑落崖:像瀑布一样落下。
讲席:讲堂。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这里指学术讨论。
书厨:藏书的地方。
整竿牌:整理书卷和牌位,可能指管理书籍。
野猿:野生的猿猴。
窥槛:偷看栏杆,形容对食物的渴望。
山鸟:山中的鸟。
忽下阶:忽然飞下台阶,可能是因为受惊或觅食。
鲁儒:鲁地的儒生,指学问渊博的人。
争就学:争相前来学习。
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过江淮:越过江淮地区,泛指长途跋涉。
- 翻译
- 墙头的绿色仿佛云彩分隔着山岭,井底的泉水声像瀑布跌落在崖边。
每日在讲堂上听讲,讨论祭祀礼仪,书厨里时常整理着书卷和牌位。
野猿因为有果子会频频窥视栏杆,山鸟在无人时突然飞下台阶。
最妙的是鲁地的儒生们争相来求学,他们不畏路途遥远,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江淮之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庄学术氛围图景。开篇“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示了一个隐逸于深山之中的书院环境。绿意盎然的云气在山岭间缭绕,清澈的泉水从高处流下,营造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两句,则聚焦于学术活动,展现了书院中师生讨论经典、整理藏书的情形。俎豆和竿牌都是古代学习的工具,这里通过它们的出现,传递出一种学问氛围浓厚、师生勤奋治学的场景。
“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两句,又转向自然界中动物的行为,形象地描绘了山林间野猿因果实而好奇探究,以及山鸟在无人时自在地降落于书院台阶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映射出书院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最后,“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两句,表达了对追求学问、不畏艰难的赞美。即使是远离家乡,跨越长江与淮河(古代南北分界),也值得为了学术理想而努力。这既是诗人对书院学子的鼓励,也体现了诗人本身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学术活动的精细描摹,以及对山林间生命活力的捕捉,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书院生活图画,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学问追求的热忱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芮国器察院漕广东
星聚曾尊德,箕张客避风。
别离双鬓异,邂逅一尊同。
五岭皇华使,扁舟渔钓翁。
江分鸿不到,书札若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