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韵杂咏七首·其三》全文
- 鉴赏
此诗乃宋代诗人李若川所作,收录于其《三韵杂咏七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足随意以行,目惟心所视"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怀。诗人不受外界干扰,只关注内心所向往之处,步履随性,无拘无束。
"若必待使之,动行即相戾"则揭示了如果必须等待外力或他人的指使,那么行动起来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里反映出诗人对于自主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被迫服从的不满。
"是故造自然,斯为理之至"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顺应自然、遵循天性的重要性。"造自然"意味着保持本真状态,而"斯为理之至"则表明这种生活方式是最高的道理和境界。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由与顺应自然的赞美,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回归心灵本真的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李秀才琴所卷
圭斋先生吾座主,扬州拜之今五年。
京师见赠李君字,我未识面知君贤。
君家具区滉漭边,流水倒入冰丝弦。
山空露下鹤孤响,林深人稀兰独妍。
忆昔我从成连仙,夜鼓一曲蓬莱巅。
众真拊掌六鳌舞,碧海白月悬青天。
论心相许太古上,握手一笑清尊前。
圭斋今者欧阳子,将琴未老先归田。
何时青山拂白石,听写松涧鸣秋泉。
曲终细说玉堂事,与作人间图画传。
鉴清轩
幽居鉴湖上,湖水直到门。
爱彼湖水清,作此湖上轩。
水清可以鉴,皎若玻璃盆。
轻风蘋末来,万波生微痕。
散乱眉与须,感兹默忘言。
端坐鉴此心,澄之在其源。
微风既不动,止水何由浑。
湛然鲵桓渊,照见天地根。
群物芸芸动,中有不动存。
寄谢轩中人,细与静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