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
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
逼视(bī shì)的意思:逼视是指紧紧地盯着看,用目光强迫对方感到压力或不安。
大梦(dà mèng)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一切努力和追求都是虚幻的,如同一场梦境。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多能(duō néng)的意思:能力多样,才能广泛。形容一个人具备多种技能或能胜任多种任务。
孤亭(gū tíng)的意思:形容孤单独立,无人相伴的景象或境地。
还朝(hái cháo)的意思:指被废黜的君主重新登上王位。
回磴(huí dèng)的意思:
盘旋的登山石径。 明 王渐逵 《游罗浮赋》:“尔迺转迴磴,俯遥壑,即杳冥,度广汉。”
祭酒(jì jiǔ)的意思:指担任宴会上祭祀神明的人,也指担任宴会上敬酒的人。
寄似(jì sì)的意思:寄托、依附
两三(liǎng sān)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致在两个或三个之间。
留题(liú tí)的意思:留题指的是在文稿、书信、字画等上面留下题词或题字。
龙潭(lóng tán)的意思:比喻险恶的处境或困难。
山灵(shān líng)的意思:形容山中的神灵或山间的灵异之物。
世味(shì wèi)的意思:指世间的滋味、气息、风尚等。
潭水(tán shuǐ)的意思:比喻深不可测的水域或事物。
小却(xiǎo què)的意思:形容事物虽然小,却具有特别的价值或意义。
阳曦(yáng xī)的意思:指阳光明媚的早晨或初升的太阳。
子实(zǐ shí)的意思:指事物的根本、实质或核心。
卒业(zú yè)的意思:指学生毕业离校,结束学业。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戒坛潭柘二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人以“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树木茂盛,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进一步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幽深,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清澈潭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则通过对比潭水的小与不涸,以及饮之的清凉与甜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随后,“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亭台与树木相映成趣,人们在树荫下闲谈,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涧石谁留题,逼视得两三”,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山涧石壁上的题字,引人遐想。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人文的气息。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再为官场的名利所累。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认为世间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诗人希望完成学业后能够归隐山林,倾听泉水的声音,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最后,“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诗人将这首诗寄给二人,并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同时表达了对山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