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玉(bái yù)的意思:形容品质高尚、纯洁无瑕。
不然(bù rán)的意思:表示否定,表示不同意或不同情况下的结果。
而乃(ér nǎi)的意思:表示转折关系或者强调前后对比,意思是“却是、但是”。
繁枝(fán zhī)的意思:指事物繁多、杂乱无章。
蜂须(fēng xū)的意思:形容蜜蜂的胡须,比喻事物微小而隐蔽的部分。
花房(huā fáng)的意思:指美丽的花园或花坛。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金花(jīn huā)的意思:指扑克牌中的花色为红桃的三张牌,也泛指扑克牌中的花色为红桃。
漫山(màn shān)的意思:形容遍布山野或大地的景象。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酿蜜(niàng mì)的意思:指用心努力,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甜美的果实。
释迦(shì jiā)的意思:指佛陀释迦牟尼,也用来比喻智慧卓越、悟性高超。
疏影(shū yǐng)的意思:疏影指的是稀疏的影子,也可以形容事物的显露程度不够明显。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信知(xìn zhī)的意思:指明白、了解。
信杖(xìn zhàng)的意思:信杖是指传递信息或传递命令的工具。比喻传递口信或传递信息的人或事物。
熏渍(xūn zì)的意思:指某种气味或污渍长时间停留在物体上,使其受到影响或变质。
玉蕊(yù ruǐ)的意思:形容美女的容貌娇美动人。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摘索(zhāi suǒ)的意思:
犹言瑟缩。 唐 韩偓 《清兴》诗:“阴沉天气连翩醉,摘索花枝料峭寒。” 宋 林逋 《又咏小梅》:“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欒空绕百千迴。”
搜索。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党錮之祸,摘索无遗。”
- 翻译
- 释迦牟尼的黄色面容禅师值得赞美,他的修行如同霜中的花朵,被色欲和幻想所浸染。
否则怎能有洁白如玉的花蕊,却幻化出这金色的花朵。
确实知道大自然有其法则,蜜蜂用蜂须酿蜜,蜜又酿成蜡。
蜡固化在花心中,使花朵丰满而不腻,但桃花李花遍山也无法相比。
繁茂的树枝上,采摘的花朵如灿烂的美玉,我在西郊漫步,倚杖吟诗。
夜晚,稀疏的月光透过窗户映照,你会分辨蜡与花的区别,这是你的任务。
- 注释
- 释迦:佛教创始人。
霜中葩:经霜的花朵。
白玉蕊:比喻纯洁无暇。
黄金花:象征华丽或幻象。
造化:自然。
蜂须酿蜜:蜜蜂采集花粉制造蜂蜜。
蜡:蜜蜂分泌物,用于封存蜂蜜。
花房:花朵的中心部分。
桃李:比喻美好的事物。
繁枝摘索:繁茂枝头采摘花朵。
吟搜:吟咏寻找。
夜窗疏影:夜晚窗户透过的稀疏月影。
蜡是花:区分蜡和花的形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学箕的作品,名为《饮东屯庶侄家赋腊梅和陈简斋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中蜡梅之美的赞叹,以及通过蜡梅这一物象所展现的情怀与哲理。
"释迦黄面禅可誇,色想熏渍霜中葩。"
这两句描绘了蜡梅在寒冷的冬日里依然开放,其黄色的花朵在霜雪之中显得格外珍贵。释迦牟尼被比喻为禅宗之祖,黄面可能指的是蜡梅的色泽,禅可誇则是对蜡梅坚韧不拔的生长状态的一种赞美。色想熏渍霜中葩,则形容了蜡梅在严寒中依旧绽放的景象。
"不然安得白玉蕊,"
这一句表达了如果不是蜡梅自身的坚韧,也许就无法拥有那如同白玉一般纯洁美丽的花蕊。
"而乃幻此黄金花。"
这句话则是说蜡梅之所以能够在严寒中绽放,似乎是因为它有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使其化作了那耀眼的黄金般的花朵。
"信知造化真有法,蜂须酿蜜蜜酿蜡。"
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造化之力的认同和赞美,将蜂酿蜜的过程比喻为蜡梅绽放的神奇。
"蜡凝花房丰不腴,桃李漫山焉可如。"
这两句则是描写蜡梅花房饱满而不过于奢侈,以及与其他花卉相比,其独特之处难以比拟。
整首诗通过对蜡梅的细致描绘和深入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坚韧不拔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
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
春初对暮雨
淅沥生丛筱,空濛泫网轩。
暝姿看远树,春意入尘根。
点细飘风急,声轻入夜繁。
雀喧争槿树,人静出蔬园。
瓦湿光先起,房深影易昏。
不应江上草,相与滞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