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万松岭上松树与小径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自然的超脱心境。首句“万松虽落斧斤手”以“万松”象征大自然的原始状态,而“落斧斤手”则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但即使如此,松树依然坚韧不拔。接着“一径尚邀行路人”描绘出一条小径在松林中蜿蜒,邀请着过往的旅人,展现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岭是松非休更问”一句,诗人似乎在说,山岭上的景象已经明了,无需再追问,暗含对自然景观的直接理解和欣赏。最后,“逍遥巾下已离尘”表达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心灵得到了净化和自由,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逍遥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张擢对酌
张翁对卢叟,一榼山村酒。
倾酒请予歌,忽蒙张翁呵。
呵予官非屈,曲有怨词多。
歌罢谢张翁,所思殊不同。
予悲方为老,君责一何空。
曾看乐官录,向是悲翁曲。
张老闻此词,汪汪泪盈目。
卢叟醉言粗,一杯凡数呼。
回头顾张老,敢欲戏为儒。
酬刘侍郎使君
琼树凌霜雪,葱茜如芳春。
英贤虽出守,本自玉阶人。
宿昔陪郎署,出入仰清尘。
孰云俱列郡,比德岂为邻。
风雨飘海气,清凉悦心神。
重门深夏昼,赋诗延众宾。
方以岁月旧,每蒙君子亲。
继作郡斋什,远赠荆山珍。
高闲庶务理,游眺景物新。
朋友亦远集,燕酌在佳辰。
始唱已惭拙,将酬益难伸。
濡毫意僶俛,一用写悁勤。
重送丘二十二还临平山居
岁中始再觏,方来又解携。
才留野艇语,已忆故山栖。
幽涧人夜汲,深林鸟长啼。
还持郡斋酒,慰子霜露凄。
题颍源庙
曾是巢由栖隐地,百川唯说颍源清。
微波乍向云根吐,去浪遥冲雪嶂横。
万木倚檐疏干直,群峰当户晓岚晴。
临川试问尧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