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排(ān pái)的意思:形容力量浩大,势不可挡的景象。
班行(bān háng)的意思:指人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行列而行走。
澄清(chéng qīng)的意思:指通过解释、证明等方式来消除误解或疑虑,使事情变得清楚明了。
丰镐(fēng hào)的意思:形容人才丰富,才华出众。
宫阙(gōng què)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宫殿,也用来形容非常庞大的建筑物。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六代(liù dài)的意思:指家族的六代人,也可泛指辈分。
去去(qù qù)的意思:离开,走开
台鼎(tái dǐng)的意思:形容地位高、权势大的人。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先声(xiān shēng)的意思:先声指的是在开始阶段就显示出声势或取得优势,预示着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绣斧(xiù fǔ)的意思:指对于精美的东西进行雕琢、装饰,反而破坏了它原有的美感和实用性。比喻过分装饰使事物失去本来的朴实和实用。
尹京(yǐn jīng)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意图很深,很难捉摸。
宰衡(zǎi héng)的意思:指掌握权柄,主宰权力。也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镇物(zhèn wù)的意思:稳定、控制、安抚事物的力量。
- 鉴赏
此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送唐御史应韶应天府丞》。诗中以“曾持绣斧事澄清”开篇,描绘了主人公唐御史过往的清廉形象,接着“暂辍班行佐尹京”则点明其短暂离开朝廷,辅佐京城政务的经历。诗人通过“总为希仁能镇物,况来唐介有先声”两句,赞美了唐御史的德行与声望,暗示其行事公正,深受百姓爱戴。
接下来,“万年宫阙瞻丰镐,六代江山入宰衡”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将唐御史的任职之地与古代盛世相联系,表达了对其治理能力的高度信任与期待。最后,“去去望之非久外,安排台鼎望功成”,诗人以期盼的语气,预祝唐御史在未来的任期内,能够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伟业。
整首诗通过对唐御史个人品质和未来政绩的赞颂,既体现了对官员道德操守的重视,也蕴含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友人前程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泐山
寒山有佳色,理策临清漪。
倚棹过绿玉,将以观冬犁。
舍舟登古岸,髣髴玉渊时。
所异谷与川,动静各有宜。
停步稍顾盼,抚景心相随。
遥遥望石门,双峰一径微。
梯穷万山出,忽然就长堤。
土屋三两间,依岩缚茅茨。
爨烟穿石窦,云影随高低。
下有丹溜潭,水落松风吹。
泠泠潭上人,分明见须眉。
乐此毕生平,耕锄复何辞。
古者食其力,辛苦当为谁。
日暮且归去,明春予再来。
答兄旭初定襄
凤凰翔高冈,众雏相追随。
一雏羽毛弱,不得与之俱。
号泣堕沙渚,索侣鸣声悲。
岂不恋骨肉,奈何雨雪霏。
行行一反顾,飞飞复迟回。
恻恻入云汉,凄凄竟孤遗。
饥乌绕我啼,缯纹向我垂。
徬徨失所依,空巢独自归。
托身高梧中,常得露华滋。
饥不食粱稻,渴不饮江湄。
韬精复潜声,鹰鹯不我疑。
荏苒畜道义,六翮先光辉。
当待风云会,奋翅同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