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故事(gù shì)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2) (名)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构成]
偏正式:故(事
[例句]
故事情节。(作定语)古旧(gǔ jiù)的意思:指古代的东西或事物,年代久远,已经不新鲜了。
胡风(hú fēng)的意思:形容言辞放肆,毫无顾忌。
精新(jīng xīn)的意思:指思想、观念等具有创新、新颖特点。
南朝(nán cháo)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系列朝代,特指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
蓬阁(péng gé)的意思:指建筑物高耸,楼阁巍峨壮丽。
日度(rì dù)的意思:每日,每天。
三两(sān liǎng)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约是三到五个。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永日(yǒng rì)的意思:永远、一整天
篆籀(zhuàn zhòu)的意思:篆籀是指古代的两种文字书体,篆字和籀文。它们分别代表着古代文字的两个阶段,篆字是古代文字的初级形态,籀文是经过演变后的进阶形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
纵观(zòng guān)的意思:纵观意味着从整体上观察、审视或考虑一件事物。它强调全面、综合地观察或分析,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个人学术修为的自我反省。
“蓬阁多馀暇,群编得纵观。”开篇即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蓬阁”指的是书房或藏书之所,而“多馀暇”表明诗人有着充裕的时间去阅读和研究。接着“群编得纵观”则展示了诗人对各种典籍的广泛涉猎。
“书精新篆籀,画古旧衣冠。”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学问深厚,他不仅能解读新的文献(“书精新篆籀”),还能欣赏到古代绘画中的典雅与风格(“画古旧衣冠”)。
接下来的“故事南朝远,胡风北史寒。”则是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故事南朝远”指的是对南朝历史的追忆,而“胡风北史寒”则表达了对北方民族入侵及北史记载的冷峻感受。
“不披三两卷,永日度应难。”这两句反映出诗人虽然有着广博的学识,但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时仍感到困难重重,即便是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去研读,也觉得时间不够用。
最后,“至性灵迂僻学术空虚幸逢好古之君获在藏书之府惟无功而禄重招髦彦之讥而多病所萦实喜优闲之任居常事简得以狂吟因成恶诗十章以蓬阁多馀暇冠其篇而为之目亦乐天何处难忘酒之类也尘黩英鉴幸赐一览下情不任兢灼之至。”这段文字既是对自己学术修养的自我反思,也是对于那些能够理解和欣赏古籍文化之人的怀念与赞美。诗人自认“至性灵迂僻,学术空虚”,但是在藏书之府中得遇知音,因此虽无实际成就却享有厚禄,但同时也招致了他人的讥评和疾病的困扰。诗人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简约事宜的喜悦,以及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自由地吟咏,创作出不尽如人意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学术追求与自我反省,展现了一个书卷中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