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温台郡,斗米值千钱。
近慰远则忘,而吾岂其然。
北省(běi shěng)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或行为不端正,不诚实。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不经(bù jīng)的意思:不经意地、不经过思考地。
逢年(féng nián)的意思:指遇到新年或节日时,表示逢年过节、喜庆的意思。
户口(hù kǒu)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行政区划上的注册或登记。
近闻(jìn wén)的意思:指最近发生的事情,近期的新闻。
蠲赈(juān zhèn)的意思:蠲赈是一个古代的法律术语,意为减免罪行或罚款。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
南省(nán shěng)的意思:指不再受人瞩目,不再引起关注或重视。
其然(qí rán)的意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岂其(qǐ qí)的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怀疑、反问或否定,强调事情不会如此简单或轻易。
效尤(xiào yóu)的意思:效法并超越。指要超过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衣食(yī shí)的意思:指衣服和食物,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
有秋(yǒu qiū)的意思:指有收获,有所得到。
走险(zǒu xiǎn)的意思:冒险行动,冒险尝试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七月朔日作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民生疾苦与官府应对的情景。
首句“北省冀有秋,南省失逢年。”表达了对北方地区期待丰收,南方却遭遇歉收的感慨。接着,“近闻温台郡,斗米值千钱。”描述了温台郡粮食价格飞涨至每斗一千钱的严峻情况。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户口既日增,衣食惟赖天。”指出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衣食问题依赖于自然界的恩赐。接下来,“民饥乃走险,触法吁可怜。”揭示了百姓因饥饿而走上违法道路的无奈与悲惨。
“将宁失不经,效尤恐甚焉。”表达了对于不遵循常规行为的担忧,暗示了社会秩序的脆弱。随后,“蠲赈既不惜,更通楚国船。”说明官府不惜代价进行救济,并且开放贸易通道以缓解物资短缺。
最后,“近慰远则忘,而吾岂其然。”表达了诗人对近处的安抚虽能暂时缓解,但长远来看仍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决心。整首诗深刻反映了乾隆时期社会的矛盾与挑战,以及统治者对此的反思与努力。
不受遗金世共知,至今乡里系遐思。
贤郎已擢科名贵,太史新题孝友碑。
碧水园林违玩赏,青松丘垄閟容仪。
朝来晚翠堂前过,惟有家人哭素帷。
出自城北门,周览快心目。
峨峨钟阜青,漫漫平湖绿。
木依长堤茂,树隐芳洲曲。
缥缈天际楼,高下林间屋。
遥遥江上山,连连远岫出。
江山自雄奇,帝里在经复。
佳丽从古然,嘉气方葱郁。
官署何岩岩,列宇面山麓。
偶兹吏隐兼,颇遂萧散欲。
超哉复超哉,白云自相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