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秋早,秋生杂卉中。
色夺云绡剪,香招粉蝶融。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在百花丛中的悄然降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特有的景象与氛围。首先,“何处生秋早,秋生杂卉中。”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秋天的来临并非突兀,而是在五彩斑斓的花卉之中悄悄展开,暗示了秋天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接着,“乱英纷饮露,幽韵各含风。”这里通过“乱英”(乱花)和“幽韵”(幽雅的韵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花朵在露水滋润下的生机勃勃,更通过“各含风”的细节,暗示了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与韵味,仿佛在轻风中低语,传递着秋天的信息。
“色夺云绡剪,香招粉蝶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色彩与香气,将花朵的颜色比作云绡(一种轻薄如云的丝织品),强调了花朵颜色的鲜艳与独特;同时,通过“香招粉蝶融”,不仅描绘了花朵吸引蝴蝶的场景,也暗喻了秋天的香气能够吸引人们的心灵,让人沉醉其中。
最后,“渊明沈醉处,徒对未开丛。”这里借用了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尽管陶渊明可能并未真正沉醉于秋天的景色中,但诗人却通过想象,将自己置于陶渊明的位置,表达了对秋天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的美丽与魅力,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寄托,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轻飙习习起青蘋,宿雾全开霁色新。
高阁晴曦射疏牖,虚堂润气彻华茵。
垫馀巾角曾冲雨,晦尽琴徽旋拂尘。
楚泽潦收湖水白,归舟遥忆洞庭人。
阿兄作云巢,阿弟作月窗。
乾坤清气只云月,一家两手并取将。
作巢不用木,只架云为屋。
作窗不用棂,只掇月为庭。
兜罗绵上住兄子,银色界中著吾弟。
阿兄云向笔下生,阿弟月向诗中明。
弟兄云月两清绝,云月何曾有分别。
不知云月入胸中,为复胸中有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