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身与汝身,汝身何太讹。
蚕身不为己,汝身不为佗。
百虫虽切恨,其将奈尔何。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蚕丝(cán sī)的意思:指非常细腻的、柔软的丝织品,比喻文笔、声音等细腻、柔和。
各各(gè g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济物(jì wù)的意思:指帮助、救济物品或人,使其得到恢复或改善。
天和(tiān hé)的意思:指天地之间和谐相处,形容世界太平、人民安乐。
万类(wàn lèi)的意思:形容非常众多或繁杂。
网罗(wǎng luó)的意思:指广泛搜集、聚集、收集。
无功(wú gōng)的意思:没有成就或功绩。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有性(yǒu xìng)的意思:表示有能力、有才华、有能耐。
这首诗名为《蜘蛛讽》,出自唐代诗人孟郊之手。全诗通过对比蚕与蜘蛛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生命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开篇即指出万物都有其固有的本性,这些本性都是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的。接下来的"蚕身与汝身,汝身何太讹"、"蚕身不为己,汝身不为佗"两句,通过对比蚕与蜘蛛的身躯及行为,揭示了自然界生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不应侵占他者的道理。
诗中接着说"蚕丝为衣裳,汝丝为网罗",这两句话展示了蚕和蜘蛛使用自己的丝线的不同方式。蚕吐丝以编织成茧自保,而蜘蛛则用丝织网捕食,这里作者通过对比,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利用自己特长创造价值与生存手段之间的差异。
"济物几无功,害物日已多"一句,表达了蜘蛛虽然本意是捕捉小昆虫以自食,但其行为却往往给其他生物带来伤害。最后两句"百虫虽切恨,其将奈尔何",则表现出作者对于蜘蛛这种既无法真正利益他物又常常引起其他生命憎恶的行为感到无奈和叹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蜘蛛这一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态平衡与自然法则,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共同体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