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吐杂芳薰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 湖 春 日 宋 /王 安 国 争 得 才 如 杜 牧 之 ,试 来 湖 上 辄 题 诗 。春 烟 寺 院 敲 茶 鼓 ,夕 照 楼 台 卓 酒 旗 。浓 吐 杂 芳 熏 巇 崿 ,湿 飞 双 翠 破 涟 漪 。人 间 幸 有 蓑 兼 笠 ,且 上 渔 舟 作 钓 师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茶鼓(chá gǔ)的意思:指音乐节奏明快,欢乐的场合。
春烟(chūn yān)的意思:指春天的景色,特指春天的雾气。
钓师(diào shī)的意思:指善于钓鱼的人,也指善于诱导、引诱别人的人。
杜牧(dù mù)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无法施展才华的境况。
酒旗(jiǔ qí)的意思:酒旗指的是宴会上用来标志酒楼或酒家的旗帜。引申为宴请客人的意思,也指宴席的盛况和氛围。
涟漪(lián yī)的意思:指水面受到外力影响产生的波纹,比喻一点小小的影响引起的连锁反应。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寺院(sì yuàn)的意思:寺院是指佛教的庙宇,也用来比喻安静、祥和的地方。
题诗(tí shī)的意思:指为某人或某事写诗。
夕照(xī zhào)的意思:太阳落山时的余晖,比喻事情即将结束或人生的晚年时光。
幸有(xìng yǒu)的意思:幸运地拥有
烟寺(yān sì)的意思:烟雾缭绕的寺庙。形容寺庙在山间云雾之中,景色幽美。
渔舟(yú zhōu)的意思:渔舟指的是渔民的船只,也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争得(zhēng de)的意思:通过争取而获得某种东西或地位。
- 注释
- 争得:怎能获得。
杜牧之:唐代诗人杜牧,以其才情著称。
寺院:佛教庙宇。
茶鼓:寺庙中报时的鼓声,暗示煮茶时间。
夕照:傍晚的阳光。
巘崿:山峰。
涟漪:水面的波纹。
蓑兼笠:渔夫的服装,防雨防晒。
钓师:钓鱼的人。
- 翻译
- 谁能拥有像杜牧那样的才华,来到湖边就题写诗篇。
春天的雾气中寺庙传来茶鼓声,傍晚的阳光下楼阁挂起酒旗。
浓郁的花香弥漫山峦,湿润的双翠鸟振翅打破湖面涟漪。
人间能有蓑衣和斗笠,暂且登上渔舟做一名钓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国所作的《西湖春日》,描绘了西湖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争得才如杜牧之”,诗人以杜牧自比,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对能像杜牧那样在西湖留下佳作的向往。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春烟寺院敲茶鼓”和“夕照楼台卓酒旗”,展现了西湖边寺庙的宁静与市井生活的热闹,画面生动。
“浓吐杂芳薰巘崿”描绘了山峦间弥漫的花香,而“湿飞双翠破涟漪”则写出了湖面的动态美,翠鸟振翅飞翔,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最后两句“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诗人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西湖边过上渔夫的生活,享受自然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西湖春日风光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日新禅师
嶕峣祝融峰,䆗窱懒瓒岩。
师也西南人,尝居彼巉巉。
十年不下山,烟云烂衣衫。
借问尔何为,法味见愈馋。
妄萌将轧然,即以慧刃芟。
既久辟门户,不须更封缄。
龙神护水瓶,鬼物扶经函。
叠足坐苍石,放身依古杉。
一日望剑门,归心瞥如帆。
过我画戟前,清晨投短衔。
欣然揖师坐,未语已不凡。
再勘自不破,谁敢分酸咸。
大朴本无痕,巧者强削劖。
师如捉龟拂,定不空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