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鉴 师 住 灵 洲 寺 宋 /李 昴 英 少 年 芹 泮 也 儒 冠 ,底 事 缁 袍 染 异 端 。孤 岛 一 灯 开 佛 屋 ,长 身 七 尺 占 僧 单 。钟 鸣 鱼 叩 随 缘 过 ,棹 舞 鸥 飞 取 次 看 。亭 下 听 经 鼋 在 否 ,石 栏 摇 影 碧 波 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波(bì bō)的意思:指湖泊、江河等水面的颜色鲜艳明亮,清澈明亮的水面。
长身(cháng shēn)的意思:指人长得高大、身材高挑。也可用来形容事物高大、长远。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孤岛(gū dǎo)的意思:指一个人在人群中孤立无援,或者一个地方与周围环境隔绝,成为孤立的存在。
七尺(qī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高大。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僧单(sēng dān)的意思:指僧人的袈裟和钵,用来比喻虚有其表,空洞无物的东西。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石栏(shí lán)的意思:石栏是指用石头建造的栏杆,比喻坚固、稳定。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下听(xià tīng)的意思:指在听到某人说话之后,立即采取行动或表现出反应。
异端(yì duān)的意思:
◎ 异端 yìduān
(1) [strange omen]∶异常的吉兆。现多指自认为正统者对异己的思想、理论的称呼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集注:“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 焦循补疏:“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2) [heterodoxy;heresy]∶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缁袍(zī páo)的意思:指黑色的衣袍,比喻高官显贵的服饰。
- 注释
- 少年:年轻的。
芹泮:人名,可能指诗人自己。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表儒家学派。
缁袍:黑色僧袍,佛教徒的服装。
异端:非正统的思想或信仰。
孤岛:孤立的小岛。
佛屋:佛寺。
僧单:僧人的住处。
鱼叩:鱼儿游动的样子。
随缘过:随遇而安,顺应自然。
棹舞:划桨的动作。
鼋:乌龟。
石栏:石头栏杆。
碧波寒:碧绿的水面泛着寒意。
- 翻译
- 年轻的芹泮也戴着儒生的帽子,为何他的黑色僧袍沾染了非正统的思想?
孤零零的小岛上,一盏灯照亮佛寺,他这个七尺高的身影独自占据僧人的住处。
钟声响起时,鱼儿游来仿佛随缘而过,划桨的他随意欣赏着飞翔的海鸥。
在亭下聆听经文,不知乌龟是否还在?石栏倒映在碧波中,泛起寒冷的光影。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送鉴师住灵洲寺》。通过对全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句“少年芹泮也儒冠”表明主人公年轻时便已有出众的才华,戴上了象征知识与智慧的儒家冠冕。紧接着,“底事缁袍染异端”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状,主人公似乎在寻找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
“孤岛一灯开佛屋”这一句让人联想到了宁静而神秘的佛教世界,孤岛上的那盏灯光象征着心灵的觉醒和向往。随后的“长身七尺占僧单”则具体描绘了主人公在寺庙中修行的形象,他的身材高大,穿着僧人的袈裟,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的“钟鸣鱼叩随缘过”和“棹舞鸥飞取次看”两句,则通过对寺庙中钟声和水鸟飞翔的描写,传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这里,“钟鸣”象征着心灵的觉醒,“鱼叩”则代表了生命力的跳动,而“棹舞鸥飞”则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尾句“亭下听经鼋在否,石栏摇影碧波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景象。主人公在亭下聆听佛经,心中或许充满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而“鼋在否”则让人想象到是否还有其他同道之人与他分享这份宁静。最后,“石栏摇影碧波寒”不仅形容了寺庙四周的自然景观,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清凉和平静。
李昴英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于精神追求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他也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宗教修行图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