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邑侯陈肖鹤》
《送邑侯陈肖鹤》全文
明 / 欧阳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圭峰千丈耸冈城,令尹三霜政声

淑气转钧乡荜暖,瑶池滴露邑桃荣。

风吹旗旆龙蛇动,日映剑芒海岳明。

无计可攀青雀轴,夜看台斗到三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滴露(dī lù)的意思:形容水滴落下或露水凝结的声音。

海岳(hǎi yuè)的意思:形容山势高大、雄伟壮丽。

看台(kàn tái)的意思:指观众观看比赛、演出等的地方

令尹(lìng yǐn)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也指临时代理官员的职务。

龙蛇(lóng shé)的意思:指有权势和能力的人物,也用来形容权谋勾心斗角的场面。

旗旆(qí pèi)的意思:指旗帜、旗幡等,也可指军旗。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青雀(qīng què)的意思:指年轻有为的人才,也可指美丽而聪明的女子。

三霜(sān shuāng)的意思:指冬季的第三次霜冻,比喻年老体衰。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淑气(shū qì)的意思:指女性温柔、善良、贤淑的气质。

台斗(tái dòu)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很高的才华和能力。

瑶池(yáo chí)的意思:指美丽的地方或美人。

政声(zhèng shēng)的意思:政治声誉和声望。

鉴赏

这首明代欧阳建所作的《送邑侯陈肖鹤》以瑰丽的笔触描绘了对即将离任的邑侯陈肖鹤的深情送别与赞美。诗中以“圭峰千丈耸冈城”开篇,巧妙地将山峰的高耸与邑侯的威严相联系,寓意其政绩卓著,声名远播。接着,“令尹三霜振政声”进一步强调了邑侯在任期间的杰出政绩,如同严冬之霜,不仅清冷而坚定,更使政声如霜般凝固,深入人心。

“淑气转钧乡荜暖,瑶池滴露邑桃荣”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来比喻邑侯离任后留下的温暖影响和繁荣景象,仿佛乡间的暖阳和瑶池的露珠,滋润着土地,让桃树繁茂,象征着邑侯的离去并未带走生机与希望,反而留下了更加繁荣的景象。

“风吹旗旆龙蛇动,日映剑芒海岳明”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邑侯在任时的英姿与影响力,如同风中的旗帜随风飘扬,又如日光下剑芒的闪烁,照亮了广阔的天地,寓意其政绩深远,影响广泛。

最后,“无计可攀青雀轴,夜看台斗到三更”表达了诗人对邑侯的敬仰之情无法言表,只能在夜晚仰望星空,寄托对他的思念与祝福,暗示了邑侯虽已离去,但其形象与功绩如同星辰般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是对邑侯政绩的颂扬,也是对离别之情的深切表达,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官员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欧阳建
朝代:魏晋   字:坚石   籍贯:西晋渤海   生辰:约269—300

世为冀方右族。石崇甥。有才藻思理。擅名北州,后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辟公府,累迁山阳令、冯翊太守。赵王司马伦专权,建每匡正,由是有隙。及伦篡位,劝淮南王司马允诛伦。事泄被杀。临刑作《临终诗》。有《言尽意论》
猜你喜欢

月潭歌

青天一片月,堕影万丈潭。

上下本空同,水月自相涵。

月潭先生人中豪,家住东海之东皋。

心胸潇洒了不染,肯与世路冲风涛。

早年文史富笔砚,中岁节介何其高。

秘传别有郭氏诀,直欲万里空秋毫。

月潭子,真地仙。

寻山问水废白日,弹冠结绶还当年。

方今天子神且圣,虎拜鹄立金銮前。

愿将玉兔长生药,并献水底骊龙涎。

乾坤朗照湖海静,予欲秋江弄月圆。

(0)

独行

独行独立小池边,衰柳疏疏当发看。

亲旧□行七八字,家乡斗米百三钱。

门无好事闲莲勺,病捡方书问药船。

正是新凉好时节,却如春半恼花天。

(0)

张太君六十诗

上寿欣逢六十年,谁人不道太君贤。

断葱自昔俱成寸,翻贝从今总解禅。

榆影北躔知渐永,蛾眉西月写初圆。

采衣未遂双娱意,犹喜年年侍母筵。

(0)

白云深山掘芝者

天外白云必尔家,微红双颊饱朱砂。

神仙岂是灵芝得,枉用锹锄坏紫霞。

(0)

送余兴国

邻家兄弟逼炊烟,不见于今四十年。

颊有长髯堪佐幕,头多短发尚留燕。

深秋一路逢红叶,明月双帆挂大川。

黄鹤楼中可相引,石榴皮畔觅神仙。

(0)

新建伯遗像

方袍綦履步从容,高颡笼巾半覆钟。

千古真知听话虐,百年遗像见犹龙。

夜来衣钵今何在,画理须眉亦似侬。

更道先生长不减,那能食粟度春风。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