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
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
迹忙心已闲,道乐行弥苦。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禅语(chán yǔ)的意思:禅语是指佛教禅宗的教义和禅修中所使用的话语或句子。禅语通常简短而意味深远,用来启发人们的智慧和觉悟。
方丈(fāng zhàng)的意思:方丈是佛教寺院中的主持或住持的称号,也指寺庙的主要建筑物。
峰峦(fēng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连绵起伏的景象。
冠盖(guān gài)的意思:冠盖是指帽子和盖子,比喻掌权、控制。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精蓝(jīng lán)的意思:形容色彩鲜明、清澈透亮。
山林(shān lín)的意思:指山和林木,表示山林之间的景色或山林中的生态环境。
深山(shēn sh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山区。
亭午(tíng wǔ)的意思:形容时间短暂,一眨眼的功夫。
为主(wéi zhǔ)的意思:作为主要的、主导的。
吴门(wú mén)的意思:指江苏苏州的地方,也泛指江苏地区。
晓钟(xiǎo zhōng)的意思:晓钟指的是早晨的钟声,比喻警示人们及时行动或者提醒人们做某事。
斜径(xié jìng)的意思:斜向而行的小路。比喻走捷径,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轩户(xuān hù)的意思:指高贵、富有的家庭,也用来形容豪华、宽敞的房屋。
学佛(xué fó)的意思: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岩扉(yán fēi)的意思:指坚硬的石门。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远岫(yuǎn xiù)的意思:比喻目标或远方的事物。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佛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寺院建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开篇“吴门多精蓝,此寺名尤古”两句,点明了枫桥寺地处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并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声名。
接着,“距城七里馀,冠盖日亭午”描绘了寺院与城市之间适当的距离,使得寺院远离尘嚣,而“斜径通采香,远岫对栖虎”则展示了寺院四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生机。
“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两句,通过对寺院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强调了寺院之美。随后,“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则以清晨和傍晚两个时间点,勾勒出寺院在不同光线下的宁静与神圣。
诗人通过“方丈中有人,学佛洞禅语”表达了对居住在这座寺院中的人的赞赏,他们不仅身体处于寺院之内,而且心灵也沉浸在佛法修持之中。紧接着,“迹忙心已闲,道乐行弥苦”则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尘世纷扰与佛法修持之间的心境转变,表明虽然身处繁忙,但心已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状态。
最后,“不为喧所迁,意以静为主。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在宁静和远离尘嚣生活的追求,并非一定要身处深山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枫桥寺及其周遭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修持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内心的宁静来超越外在喧嚣的哲理。
极目离离,遍地濛濛,官桥野塘。正杏腮低亚,添他旖旎;柳丝浅拂,益尔轻飏。绣袜才挑,罗裙可择,小摘情亲也不妨。风流甚,映粉红墙低,一片鹅黄。
曾经舞榭歌场,却付与空园锁夕阳。纵非花非草,也来蝶闹;和烟和雨,惯引蜂忙。每到年时,此花娇处,观里夭桃已断肠。沉吟久,怕落红如海,流入春江。
风光三月连樱笋。美人踌躇白日静。
小屏空翠飐东风,不见其馀见衫影。
无端料峭春闺冷。忽忆青骢别乡井。
长将妾泪黦红巾。愿作征夫车畔尘。
人归迟,春去急。雨丝满院流光湿。
锦书道远嗟奚及。坐守吴山一春碧。
何日功成还马邑。双倚枇杷花树立。
夕阳飞絮化为萍。揽之不得徒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