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芸儿可犁,称力食且衣。
《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其三》全文
- 翻译
- 种植谷物只取所需,丰收后就不必过于稀疏。
读书做官的人不明事理,最终还是回归田园生活。
妻子能耕芸,孩子能犁田,自给自足饮食和衣物。
我一生都仰慕庞翁的生活方式,如今的选择正是遵循他的理念。
- 注释
- 种禾:种植谷物。
摭:收取。
其实:它的果实。
即穊:丰收。
乃:就。
可:可以。
稀:稀疏。
儒吏:读书做官的人。
瞢:糊涂,不明事理。
不长:无法长远。
竟:最终。
为:成为。
老农:农夫。
妻:妻子。
芸:芸草,古人用来除草。
儿:孩子。
犁:犁田。
称力:根据自己的力气。
食且衣:提供食物和衣物。
平生:一生。
睎:仰慕。
庞翁:庞翁,指隐居不仕的贤者。
此意:这种想法。
今不违:现在不会违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仿照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首句“种禾摭其实”描绘了农耕生活中的简单实在,接着“即穊乃可稀”强调了丰收的不易,暗示了官场繁琐与收获的稀少。诗人批评儒吏的短视,“瞢不长”形容他们目光短浅,最终选择回归田园。
“妻芸儿可犁”写出了家庭的和谐劳作,妻子参与田间事务,儿女能耕田犁地,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理想。“称力食且衣”表达了知足常乐,按照自己的能力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最后两句“平生睎庞翁,此意今不违”表明诗人效仿古代隐士庞德公,坚守自己的田园之志,决心不再违背内心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浮华的厌弃,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