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后忆旧山》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及 第 后 忆 旧 山 唐 /白 居 易 偶 献 子 虚 登 上 第 ,却 吟 招 隐 忆 中 林 。春 萝 秋 桂 莫 惆 怅 ,纵 有 浮 名 不 系 心 。
- 注释
- 偶献:偶然地献上诗文。
子虚:这里指代虚名或虚构的事物。
招隐: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表达归隐田园的主题。
忆中林:回忆起心中的山林,象征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春萝秋桂:春天的藤萝和秋天的桂花,借指美好的自然景色。
莫惆怅:不要感到忧伤或失落。
浮名:表面的、不稳固的名声。
不系心: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 翻译
- 偶然间我以文章得到功名,却又想起隐居的山林。
春日的藤萝秋日的桂花,不要因此而惆怅,就算有浮华的名声也不会牵动我的心。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标题为《及第后忆旧山》。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厚感情和超脱世俗的高洁品格。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科举考取后,在登上科举考试之地——贡院或省试场所(古代称为“上第”)的情景。诗人心中并未完全沉浸于功名的喜悦,而是自然而然地吟诵起以前隐居山林时的生活,展现了对往昔山水生活的怀念。
"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是春天的蕨类植物和秋天的桂花,这些自然景象也不会让他感到忧虑或过分的喜悦。"纵有浮名"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不系心"则表明这些功名并未真正触动他的内心。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一种超越功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表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和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他那种不为物喜,不为物戚的高远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
芸香署里从容步,阳羡山中啸傲情。
竿底紫鳞输钓伴,花边白犬吠流莺。
长潭五月含冰气,孤桧中宵学雨声。
便泛扁舟应未得,鸱夷弃相始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