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增江双塔》
《增江双塔》全文
明 / 徐绍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淩淩七级浮,风景此间收。

云外标龙剑,天中蜃楼

玉虹隔岸砥柱中流

千载芳躅高踪上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此间(cǐ jiān)的意思:指现在、目前、此时此地。

砥柱(dǐ zhù)的意思:砥柱指的是支撑柱子,比喻支持、坚定的力量或支持某个事物的人或事物。

芳躅(fāng zhú)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的美景。

风景(fē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或景致。

高踪(gāo zō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

隔岸(gé àn)的意思:指两岸之间有一定距离,比喻关系疏远、隔膜。

留芳(liú fāng)的意思:指人的声誉、事物的美好形象等在人们心中长久保留。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上游(shàng yóu)的意思:指河流的上游,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起始阶段或最高层次。

蜃楼(shèn lóu)的意思:形容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景象。

天中(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在天空中,中央地带。

玉虹(yù hóng)的意思:形容云彩中出现的美丽彩虹。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中结(zhōng jié)的意思:指事物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无法再进一步发展或改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增江双塔的壮丽景象与历史韵味。诗人以“凌凌七级浮,风景此间收”开篇,巧妙地将双塔置于宏大的自然景观之中,仿佛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和谐之美。

接着,“云外标龙剑,天中结蜃楼”,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双塔比作云中的龙剑和天中的蜃楼,既突出了双塔的高耸入云,又赋予了它们神秘而壮观的气质,仿佛它们是连接天地的桥梁,引人遐想。

“玉虹跨隔岸,砥柱夹中流”则进一步描绘了双塔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色。玉虹象征着双塔如同彩虹般横跨两岸,砥柱则是指双塔在水流中稳如磐石,不仅稳固地支撑着两岸,也成为了河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最后,“千载留芳躅,高踪最上游”表达了对双塔悠久历史和不朽价值的赞美。这句话意味着双塔见证了千年的变迁,留下了无数人的足迹和故事,成为了一种超越时间的象征,位于历史长河的最上游,永远闪耀着光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展现了增江双塔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们在人们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徐绍奏
朝代:明

徐绍奏,字九仪。程乡(今梅州梅县)人。明思宗崇祯二年(一六二九)贡生,授增城训导。著诗文甚富。清光绪《嘉应州志》卷二三有传。
猜你喜欢

予壬子岁过峡山正当冲圯兹出山重过阻风两日获登焉胜迹多新颇复旧观则邑人朱惟四所捐赀也朱与予别亦十年馀矣留题二首·其一

十载名山旧试登,兹来重得策枯藤。

漫怜剑气分难合,且喜山灵废复兴。

古洞花深驯野鹿,上方钟罢卧閒僧。

天边极目飞黄鹤,帝子云中第几层。

(0)

冯茂山谒五祖·其二

扪萝散步拾阶登,路转山庭始见僧。

龙去尚留听偈石,台荒空长护经藤。

雨声半入山泉泻,雾气潜消海日升。

行役冲炎真火宅,登临聊此濯清冰。

(0)

睡佛寺

娑罗佛前树,闻已阅齐梁。

为问千灯接,何如一睡长。

坛虚无讲席,殿老不焚香。

兴废休关感,吾生总梦场。

(0)

卢原甫与陈孺登过集·其一

客怀长落落,经月罢登台。

忽有高人至,柴荆雨亦开。

青馀霜后竹,春在水边梅。

鹦鹉论词赋,应知属楚才。

(0)

署中杂咏·其四

清华供奉署,寂寞草玄庐。

簪绂吾何有,烟霞意未除。

清池花覆槛,白昼鸟窥书。

细捡囊中草,淩云愧不如。

(0)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

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

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

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

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

同游多住梅花畔,千花万花开陇头。

地无冻雪香风暖,近腊冲寒枝乱抽。

与君携斗酒,日暮访山门。

命酌梅花下,繁香扑酒尊。

花神莫笑归来客,芳尊无恙对芳园。

年年花事看仍好,及此同游人未老。

少壮几何已及强,宁得看花还草草。

已愁飘落晚风欺,莫更前溪长笛吹。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