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行要从圆处觅,好诗添向闷中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道根(dào gē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道德根基或人生观念的根源。
浮世(fú shì)的意思:指现世、尘世,也指人世间的繁华喧嚣和变幻无常。
归向(guī xiàng)的意思:指回归、归宿、回到本来的位置或状态。
究竟(jiū jìng)的意思:表示追求真相或事情的真实本质。
可气(kě qì)的意思:令人生气或愤怒的事情。
灵岩(líng yán)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莫莫(mò mò)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楚或不明显。
气吞(qì tū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气势强大,能够吞噬或征服一切。
如如(rú rú)的意思:形容事物相似或相同。
圣果(shèng guǒ)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或行为,也指具有救世救民之功德的人。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岩岩(yán yán)的意思:形容坚硬、坚固。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真源(zhēn yuán)的意思:真正的根源或起因。
- 注释
- 无生:指超越生死的真理。
真源:根本源泉。
浮世:世俗社会。
虚名:空洞的名声。
气吞:忍受或包容。
净行:清净的行为。
圆处:圆满的境地。
好诗:优美的诗歌。
闷中喧:在困苦中增添活力。
一心:全心全意。
如如体:永恒不变的本体。
万事:世间万物。
莫莫言:沉默不言。
灵岩:象征精神归宿的山。
岩底坐:静坐冥想。
道根:道的根基。
圣果:神圣的成果。
祇园:佛教圣地。
- 翻译
- 无生的真理究竟源自何处,世俗的虚名又能让人如何忍受。
修行要从圆满的境界中寻找,好的诗歌在苦闷中也能增添喧闹。
心中始终明白如如不动的本体,世间万事都如同沉默不语般看待。
最终回归灵岩山底静坐,道的根基和圣洁的果实充满整个祇园。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马廷鸾所作,名为《赠山堂僧》。诗中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对尘世繁华的超脱。
"无生究竟是真源"一句,指的是佛教中的"无生"概念,即一切诸法本性为空,无有生灭之相,这里的"真源"意指最终的、真正的实相。诗人通过这一开篇,表达了对禅学中"真如"或"实相"的追求。
"浮世虚名可气吞"则是说尘世间的一切名誉和地位都是虚幻不实,可以令人感到愤懑和不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红尘俗世的看破与超脱。
接下来的"净行要从圆处觅"一句,强调了修行佛法需从圆融无碍的地方去寻找,即在心性上达到一种圆满、和谐的状态。"好诗添向闷中喧"则是说即使是在寂静无声的环境中,也可以通过吟咏佳句来增加一份清净与喜悦。
"一心认我如如体"表达了对自身真实本性的认识和认同,"万事同渠莫莫言"则是说一切万象皆归于一个道理,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去解释和争论。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禅学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解。
最后两句"归向灵岩岩底坐,道根圣果满祇园"则描绘了一种归隐山林,坐在深邃的岩石之下,修行佛法,最终达到道德根深、圣果圆满的境界。这里的"祇园"有可能是指一种心灵的净土或精神上的归宿。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出世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于尘世名利的超然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六和塔秀江亭
秀江亭上驻吟怀,苔藓轩窗四面开。
潮怒挟风吹海立,橹声摇月下天来。
浮沤世事等出没,泛梗羁人几去回。
待写篇诗纪游迹,路迢不奈马频催。
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代去姬写怀
楚云分断雨。问那回、因甚琴心先许。匆匆话离绪。
正花房蜂闹,著春无处。残歌剩舞。
尚隐约、当时院宇。
黯消凝、铜雀深深,忍把小乔轻误。休赋。
玉尊别后,老叶沈沟,暗珠还浦。欢游再数。
能几日、采芳去。
最无端做了,霎时娇梦,不道风流恁苦。
把馀情、付与秋蛩,夜长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