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用前韵简丁端叔·其四》
《再用前韵简丁端叔·其四》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繇吴入楚共悲欢,怀欲班荆竟未班。

直待还舻愿衔尾洞庭彭蠡浪如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班荆(bān jī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学识渊博。

悲欢(bēi huān)的意思:指人生中的悲伤和喜悦,包括悲痛和欢乐两种情感。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彭蠡(péng lǐ)的意思:形容人贪婪而无度的样子。

衔尾(xián wěi)的意思:指为了追求权势地位而勾结在一起。

直待(zhí dài)的意思: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很久都没有等到。

翻译
从吴地进入楚地,共享悲欢时刻。
心中想与友人班荆道故,却始终未能实现。
注释
繇:从。
吴: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江苏南部。
入:进入。
楚: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湖北湖南一带。
共:一起。
悲欢:悲伤和欢乐,指人生的起伏。
怀:心里,怀抱。
欲:想要。
班:铺开,此处指实现班荆之约。
竟未:最终没有。
直待:直到。
还舻:返回时乘坐的船只。
愿:希望。
衔尾:船尾接着船头,形容船只连续不断。
洞庭:湖名,位于湖南省北部。
彭蠡:古湖名,即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浪如山:形容湖面波涛汹涌,像山一样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作品,题目为《再用前韵简丁端叔(其四)》。诗人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为线索,描述了从吴地到楚地的旅程中与朋友丁端叔的悲欢离合。"繇吴入楚共悲欢"一句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共同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然而,诗人遗憾地表示,尽管心中渴望像古人班荆道故那样与朋友相聚,却始终未能实现,"怀欲班荆竟未班"流露出淡淡的遗憾。

接下来的"直待还舻愿衔尾",诗人想象着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能与丁端叔一同归航,如同船只相衔尾,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团聚的期待。最后,"洞庭彭蠡浪如山"描绘出洞庭湖和彭蠡湖波涛汹涌的画面,不仅衬托出旅途的艰辛,也暗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友情经受风雨考验的深沉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相聚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送绍明上人之毗陵

忽起毗陵念,飘然不可留。

听蝉离古寺,携锡上扁舟。

月出沙汀冷,风高苇岸秋。

回期端的否,千里路悠悠。

(0)

对雨寄朐山林番明府

竟日如丝不暂停,莎阶闲听滴秋声。

斜飘虚阁琴书润,冷逼幽窗梦寐清。

开户只添搜句味,看山还阻上楼情。

遥知公退琴堂静,坐对萧骚饮兴生。

(0)

傍雨衣风冷渐匀,更凭青女事精神。

来时将得几多雁,到处愁他无限人。

能被绿杨深懊恼,谩偎黄菊送殷勤。

邹家不用偏吹律,到底荣枯也自均。

(0)

答僧拄杖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0)

婺州留别邓使君

西掖驰名久,东阳出守时。

江山婺女分,风月隐侯诗。

别恨双溪急,留欢五马迟。

回舟映沙屿,未远剩相思。

(0)

相和歌辞.长门怨

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

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

妾妒今应改,君恩昔未平。

寄语临邛客,何时作赋成。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