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树看黄叶,逢人诉白头。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暮 秋 迁 客 增 思 寄 京 华 唐 /李 嘉 祐 宋 玉 怨 三 秋 ,张 衡 复 四 愁 。思 乡 雁 北 至 ,欲 别 水 东 流 。倚 树 看 黄 叶 ,逢 人 诉 白 头 。佳 期 不 可 失 ,落 日 自 登 楼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北至(běi zhì)的意思:指在方位上,从南到北,表示最北方或最高处。也用来形容程度、数量等超过其他地方或事物。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登楼(dēng lóu)的意思:指登上高楼或高山,从高处俯瞰,观察远景。
东流(dōng liú)的意思:指水向东流动,比喻事物顺利发展或人才向有权势的地方集中。
佳期(jiā qī)的意思:指美好的时光或有利的时机。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四愁(sì chóu)的意思:四种忧愁,指人生中的四大忧虑。
宋玉(sòng y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失去原有的光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诉白(sù bái)的意思:指向别人诉说自己的苦衷或冤屈。
雁北(yàn běi)的意思:指北方地区,也用来形容人离开或远离家乡。
- 注释
- 宋玉:古代文学家,这里借其名字表达哀愁。
三秋:泛指秋季,寓意悲凉。
张衡:汉代科学家,此处象征着忧虑。
四愁:形容愁绪之多。
雁北至:大雁南来北往,象征归乡。
水东流:流水无情,比喻时光流逝。
倚树:倚靠树干,表现孤独与寂寥。
黄叶:秋天的落叶,象征衰老和凋零。
白头:指头发变白,象征年老。
佳期:美好的时刻。
落日:傍晚的太阳,寓言时光的消逝。
登楼:登高望远,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或失落。
- 翻译
- 宋玉感叹秋天的凄凉,张衡又添了四重忧愁。
思念故乡的雁向北飞回,即将离别的我望着流水东流。
倚靠在树旁欣赏落叶,遇见行人诉说满头白发的沧桑。
美好的时光不能错过,我在夕阳西下时独自登上高楼。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从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怀乡之情的诗歌。
首句“宋玉怨三秋,张衡复四愁”借用古人宋玉、张衡的故事,通过他们对往昔岁月的思念和忧虑,来抒发自己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里的“三秋”与“四愁”虽有数目之异,但都表达了深沉的怀旧情绪。
接着,“思乡雁北至,欲别水东流”则直接描绘诗人对家乡的渴望和即将离别的痛苦。秋天的雁行是古代常用的意象,用以表达游子之思;“水东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中间两句,“倚树看黄叶,逢人诉白头”,通过景物描写(黄叶)与自我反映(白头),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悲凉。树上的黄叶是秋色的象征,而“白头”则直接点出了年华老去的无奈。
最后,“佳期不可失,落日自登楼”,表达了一种不甘心中岁月流逝、珍惜光阴的情感。在暮色渐深之际,诗人主动登上高楼,或许是为了让目光所及更远,心灵所系的故土也更加清晰。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引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怀乡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有客
有客形容黯如漆,裙短不覆才到膝。
不知两眼为谁青,但取高歌留白日。
读书十载北山中,泉石泠泠常溯风。
兴狂便掣青萍剑,气奋欲挂扶桑弓。
年来上策献天子,彩笔挥成裂云绮。
势蹋昆崙万仞峰,更倾百折东流水。
风云散合近如何,点额屡困空蹉跎。
春草春花长驻世,祇应蜡屐扪青萝。
桂枝纠结徒相恋,下看世俗成滂沱。
呜呼,下看世俗成滂沱,古来偃蹇何其多。